尺牍传深情 寄语育新人

尺牍传深情 寄语育新人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

来信收悉。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

2020年6月27日

2020年,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复旦大学《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对他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肯定和赞许。习近平总书记以回信的方式赞扬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是对该志愿服务队志愿精神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做坚定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殷切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封回信短短两三百字,却言简意赅、立意深远。他立足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青年学生的视角换位思考、共情感悟,通过书信方式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开展教育,鼓励全国大学生坚定信仰、接续奋斗。这封回信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深刻的方法论启迪。

巧抓教育时机,因事而化开展思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不仅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也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科学方法。在《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周年之际,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回信,正是因势利导、巧妙把握时机开展教育的生动典范。一方面,他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党的历史,重温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宣言》的故事,感悟“真理的味道”,体味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丰碑;另一方面,面向未来,结合“新时代的长征路”,勉励同学们在新时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利用有利时机开展教育,大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和价值理念更容易被激发。这就启发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巧抓活用教育时机,以重要活动、重大事件、关键人物等为契机,在因事而化中讲好育人故事、实现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善用榜样引领,典型示范提升教育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开篇写道:“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引入“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译本诞生故事,不仅引领同学们回顾了那段筚路蓝缕的难忘历史,肯定了陈望道同志在完成译本和传播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是发挥了陈望道同志的典型示范和榜样作用,启发同学们学习他心怀理想坚定信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而且,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当下、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赋予榜样教育以新时代内涵,在回信后文中号召“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四史”,让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四史”学习中作表率、立标杆,使榜样教育真正融入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妙使语言魅力,党史故事育人润物无声。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保持了一贯的写作风格、语言魅力和教育艺术。他并没有一上来就给大学生讲深奥的道理,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先巧妙运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引入话题,以简短凝练的话语与同学们同理共情,这立刻就拉近了与同学们的心理距离。紧接着,自然过渡到志愿服务队的事迹,用“很有意义”予以肯定和赞许,用“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表达自己的期盼,短短几句平易近人的朴实话语就营造了交流的平等和对话的亲切。继而,他笔锋一转,“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既承上启下,又将视角切换到了未来,提出“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此时,已经由前文的肯定“你们”,水到渠成地自然转换为需要“我们”,一下子就和同学们站在了一起,让大家共同思考和感悟新时代的“我们”的自我定位、价值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样就使得接着提出的“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等希望和要求也就很容易被同学们理解、认同、接纳、内化和践行。最后,信件的末尾把引导青年学生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回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同学们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各个环节,并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置身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进而让青年学生感悟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奋发有为、贡献智慧和力量……整篇回信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又情理兼备,内容既顶“天”又立“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平实的语言蕴含着大智慧,引人思考、令人信服并能直指人心……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间展现出了强大的思想影响力和教育感召力。

以书信方式表达情感、寄予厚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指导青年成才,为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们写去了一封封青春洋溢的回信,字字真情、句句暖心。众多青年学生也在回信的激励下,扬起理想的风帆、激荡奋斗的豪情,共同构筑起了中国的青春力量。本封回信,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援引陈望道同志的故事传递知识、表达情感、开展教育,借助鼓励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事迹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内心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勉励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光彩……习近平总书记书信育人的方法和艺术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了典范,更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深刻启迪,指引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本文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助)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