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要义,“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是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这一重要论述自总体国家安全观创立时就位列其中,在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根本性地位,背后蕴含着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蕴。唯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和把握“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重要意义,方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
一、“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深刻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在社会矛盾运动和政治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集中展现了权力性、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是正确把握政治安全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同角度对政治作出了深刻论述,阐释了政治安全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必须坚持把政治安全摆在首位的理论之源。
第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不能脱离经济看政治安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力则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因此其经济利益也是对立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要求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无法实现国家安全,政治安全自然也难以维系,必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发展即为最大的不安全。
第二,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问题,必须把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而政权问题则是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权在哪一个阶级手里,这一点决定一切”。政权的重要性决定了政治安全中政权安全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制度是现代国家运转之基石,同政权安全紧密相连、互为支撑,因此在时代话语中常常将两者并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事实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以后,其根本任务即要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也成为无产阶级政权与资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区别。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服务于政治和政党的思想观念体系,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阶级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由于不同阶级有各自的经济利益和诉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之间又会相互竞争和斗争,争夺社会的主导地位,并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由此产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是中国共产党讲政治优良传统的延伸
任何一个政党都具有政治属性,也有其政治使命、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自身政治建设,并逐步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重大论断,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这些重要论述对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维护和塑造政治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讲政治是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题中之义。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纵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政治贯穿了整部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正是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凸显出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和最高层次,必须站在讲政治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政治安全的内涵实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环境变化,有效应对政治安全新风险新挑战。
第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安全主要包括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关键范畴,与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密切相关。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必须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安全,政权是政治的核心,是正确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的基础和中心。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所要求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紧密相连,是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的重要内容。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照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第三,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维护政治安全。“政治三力”包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其中,政治判断力是前提,政治领悟力是关键,政治执行力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同推进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面对当前传统腐败与新型腐败、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复杂形势,他强调提高“政治三力”的重要性,指出“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这里将政治判断力与政治安全直接关联起来,充分体现了提高“政治三力”对于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性,如果从“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维度认知,党员干部的政治洞察力、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对更好塑造政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根本政治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政治安全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生命线,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第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中国近现代史昭示我们,鸦片战争后的旧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饱受欺凌,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先进政党领导,而今天之所以国泰民安、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国家政权、国家制度具有高度的同构性,这决定了必须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不仅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更与社会稳定、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没有政治安全不可能有国家安全,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第二,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安全风险涉及领域愈加广泛,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政治风险往往并非孤立出现,可能与其他风险交织叠加形成风险综合体,此时必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实施更加有力的统领和协调。
第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战线党的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打造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为此,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锻造一支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构建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国家安全新格局。
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重中之重的地位决定了国家安全必须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新时代新征程,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政治安全,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编号:LSYZD21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波,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博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