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担负着总结历史、擘画未来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学习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特别要深入领会其核心要义,做到“五个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开创新局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放到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10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进行考察,彰显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也正是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报告精辟概括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一是,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十年来,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迎难而上,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得到全面锤炼,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新时代十年来,党勇于自我革命,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提升。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与党同心同德,信心百倍地推进民族复兴历史伟业。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十年来,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国家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十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我们党从中国和时代的实际出发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价值作了集中总结,特别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点深刻认识。一是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二是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两点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根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科学理论无不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和要求全党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更好地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就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且,对其中主要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了精辟概括。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立场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人民性和人民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这一立场观点又作了新的阐释,强调“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理论创新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理论创新要始终坚持这一基本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理论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从来都是着眼实际问题、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和回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今天,理论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根本性、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缜密的系统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马克思主义是胸怀天下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彰显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博大的人类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之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适时作出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走过弯路,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全面概括。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特色体现了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比世界上发达国家总人口还要多的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其潜在优势之强前所未有,而其发展任务之重、协调难度之大、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特色突出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相互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同时并重、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双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特色体现了人类共有的生态文明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无止境向自然索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特色集中体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多方面的鲜明特色,又有明确的、内在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其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的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九个方面第一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了全面精辟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要求,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原则。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分别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根本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要求,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大贡献。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自我革命。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总要求,更加明确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概括来说,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突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第一项任务加以部署,凸显了新征程上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通过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突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二者一柔一刚、刚柔相济,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推进自我革命,既要解决思想问题、拧紧“总开关”,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同时又要解决制度问题、上紧制度规矩发条,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在思想建设方面,强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制度建设方面,强调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

突出抓好干部队伍和夯实组织体系有机结合。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既要抓好干部队伍这个关键环节,又要夯实组织体系这座大厦,使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部署,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

突出坚持严的基调和零容忍态度不动摇。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生死存亡。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实践昭示我们: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不断丰富自我革命有效路径;必须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都贯穿着严的基调和零容忍态度,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深化标本兼治,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无论面临什么样的矛盾问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考验,党都毫不畏惧、奋勇向前,依靠全党的团结、党同全国人民的团结,以坚韧不拔的斗争赢得了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反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充分彰显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力,生动展现了全党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风貌。实践表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面临的风险考验会越来越多,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需要全党全国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凝聚起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其中之一就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并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团结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的时代要求,吹响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时代号角。

贯彻落实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要用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凝聚、激励党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共同目标和理想,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反映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望。我们要用这个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更好地把党心民意凝聚起来,集聚起勠力同心、共创伟业的奋斗力量。

贯彻落实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和激发人民首创精神。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国家和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贯彻落实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