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任大援: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

二、中国历史上的文明互鉴:佛教和佛学的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中国古代称其为天竺。历史上,佛教的传入与融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佛教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即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大家知道,洛阳有个白马寺。据记载,公元64年的一天,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西方有异神。梦醒后他便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一走便是整整3年。直到公元67年,一行人万里迢迢,自天竺返回洛阳,同行的还有两名天竺僧人(迦摄摩腾、竺法兰)和一匹白马、几箱经书。公元68年,僧院建成,汉明帝因念白马驮经有功,便将该僧院命名为——白马寺,成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一个标志。

最初,人们以为佛教与道教差不多,也是羽化成仙之术。但是,随着对佛教著作翻译的增多,人们不仅改变了这一看法,还对佛教的认识与理解越来越深化。换句话说,在中国,从佛教到佛学,需要翻译、整理大量佛教著作,从而形成本土化的理论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佛经的翻译也大规模展开,并得到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位于陕西户县的草堂寺,创建于东晋,是中国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公元401年,后秦高祖皇帝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名草堂寺。当时,译经的队伍非常庞大。据记载,助鸠摩罗什译经的名僧有“八百余人”,远近而至求学的僧人则有三千之众,鼎盛时期甚至达到五千人。另外,鸠摩罗什精通梵、汉两语,在他的主持下,译经改变了过去硬译、直译之法,采用意译、音译,译出的佛教经典,不仅准确表达经文原意,而且行文流畅,文字优雅。可以说,他是把梵文佛经译成通顺易懂的汉语的第一人,毕生译出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诸多经典,极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五六百年的交融,中国的佛教与佛学得到巨大发展。可见,文明互鉴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历史过程,而且还在进行当中。到了唐朝,人们对佛教和佛学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受经文太少所限,仍有无法解决的疑惑。于是,就有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历史事件,还留下了《大唐西域记》这一重要文献。不仅如此,据记载,玄奘此行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佛教和佛学的发展。这体现了文明互鉴的一个方面,就是佛教的传入,而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中国佛教佛学向外传播,比如鉴真东渡。我们知道,唐朝僧人鉴真为了传播佛法,普度众生,做出六次东渡日本的壮举,最终到达日本时已经双目失明。他把中国的佛教与佛学带去了日本,促进了日本医学、建筑等方面的发展,为中日文化交流起到桥梁作用。

总之,经过文明互鉴,中国的佛教与佛学不断发展,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如,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中,有许多词汇就来源于佛教,像实际、世界、平等、大无畏、相对、绝对、觉悟、自觉、一针见血等。再比如,反切是古人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佛教影响,逐步发展起来,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巨大。这都是文明互鉴成果的体现。

三、中国历史上的文明互鉴:基督宗教的传入

基督宗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也称基督教。换句话说,就是广义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以及其他一些小教派。一般来说,基督宗教传入中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景教的传播与发展;第二阶段,元朝时期,景教再次发展起来,被称为“也可里温教”;第三阶段,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这是我们这部分交流的重点;第四阶段,鸦片战争时期,基督教凭借西方列强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得以立足。

这里,主要介绍明清时期天主教的传入,以及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的交流活动。当然,天主教有很多修会,但最主要的是耶稣会。那么,天主教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这个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我认为是1552年,也就是明嘉靖三十一年。耶稣会创始人之一方济各·沙勿略在日本传教时,认识到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而中国则是一个物产丰富,文明昌盛的国度,因此萌生了到中国传教的想法。1552年,沙勿略搭乘“圣十字”号抵达中国广东的上川岛,但因明朝海禁无法入内地传教,不久即病死岛上。正是这一年,他的继承者利玛窦诞生。

1578年,利玛窦踏上了远赴东方传教的旅程,他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当时,葡萄牙在远东享有“保教权”,即所有从欧洲前往东方传教的,都必须经过葡萄牙同意之后才能乘坐葡萄牙的船只从里斯本出发,并且持有葡萄牙的护照,前往东方。之后,他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印度果阿。1582年,他又从印度果阿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辗转来到了中国澳门。1583年(万历十一年),他获准在广东肇庆居住,就此开始了也许会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开启了西方文化在观念形态上与中国文化的正式接触。

利玛窦来到肇庆后,建造了一座两层小楼,取名仙花寺。在这里,他绘制出了第一幅近代意义上的中文世界地图。1602年,在李之藻等中国官员的支持下,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了《坤舆万国全图》,并印制保留下来。目前,中国学者对这地图已展开多年深入研究,出了不少阶段性成果。另外,传教士汤若望修改历法,制出火炮,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可见,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不仅带来了天主教,还把欧洲的天文历法、科学技术、音乐绘画艺术等也带了进来,对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