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张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及其理论特色和实践价值(2)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传统文化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3.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既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4.科学地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精神命脉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源泉。当代中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要善于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里特别强调,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绝不能“开倒车”。

第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路径和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路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创新,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持续提升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感召力。另外,我们还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注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第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