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夯实实体经济基础(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增材制造(3D打印)让数实融合成为可能。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造技术。与传统“减材”制造过程正好相反,增材制造以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是集先进制造、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于一身的制造技术,无疑是未来制造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增材制造带动新材料、精密控制、激光、电子束、CAD、CAE、CAM等技术蓬勃发展,具有巨大的产业溢出效应。

增材制造从根本上突破了复杂异型构件的制造瓶颈,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引导设计、可制造性优先于性能/功能”的设计理念,基本实现了工程师的“设计自由”,使得从功能需求出发的正向设计成为可能。增材制造特有的逐点逐层制造方式,配合自带的数字化基因,实现了材料微观组织可控、结构宏观性能可调、制造工艺全过程可监控、产品质量全寿命可追溯,是未来最有可能实现数字孪生的技术之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设计引导制造、功能先于设计”的转变,为制造业技术创新、军民深度融合、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

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基因再造,这些变化绝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续。首先,从速度来看,和前几次工业革命不同,本次革命呈现出幂数(指数)级而非线性的发展速度(高度互联的世界、新技术不断催生更新);其次从广度与深度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建立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各种各样的技术,这些技术正给我们的经济、商业、社会和个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再次,从系统性影响来看,包含国家、公司、行业之间(和内部)以及整个社会所有体系的变革。

(二)坚定地走绿色制造之路

绿色制造是绿色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具有环境意识的制造,或称考虑环境的制造。绿色制造是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是面向材料、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循环再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提高资源效率与减少环境影响的现代产品开发、制造模式和制造技术的出发点,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的重要技术内容。

工业绿色化发展首先应从狭义的绿色发展做起,具体与节能减排、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工业生态链和绿色制造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循环发展就是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是以“3R”为基本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资金等“五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循环经济是有循环能耗、有循环过程(时间、空间)、有循环成本的、有资金流动增值内涵、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再生循环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发展的经济模式。

(三)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强国的基石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众多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努力实现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业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制造业服务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内部服务的效率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来说日益重要,已超过了传统的决定因素,诸如企业技术质量、人力资源质量、运作效率、资产数量。这些内部服务不仅包括产品和过程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简单地说,竞争力不仅来源于传统制造活动的效率,也来源于内部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提供,并且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逐渐提高。二是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来说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提高。物品服务不仅包括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作为产出无形成分的服务,提高了物品的价值和销量。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实施过程中,产业分工、协作与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互动融合也在不断加深、加快,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制造业服务化将有效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

总之,未来的制造业都将是服务业,未来的服务业也必须是新型制造业,二者将会高度融合。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之中,而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趋势。   

(四)引领培育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我国产业创新体系亟需实现三个深刻的转变,推动产品、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建设,探索技术产生、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的机制。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实现由引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解决技术自主可控、自主供给的问题;二是打造新型产业链,实现由单项技术产品攻关向全要素汇聚的产业链转变,解决资源分散重复封闭交叉的问题;三是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由关注单一企业局部创新环境改善向重视营造产业跨界协同创新环境转变,解决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要争做世界产业链“链长”,打造世界级战略高技术产业集群。

引领培育0-1-100-10000数字产业格局。传统产业中,一些基础性的工业技术没有过关,如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工业母机依赖进口;新兴产业里,缺乏核心技术,如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被国外垄断,在国际竞争中很被动,须有所突破;基础研究中,缺乏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从1到N的模仿过程也缺乏对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再创新能力,发挥不了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要争做世界数字产业链“链长”,打造世界级数字高技术产业集群融合体。

努力营造引育全球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但是还没有形成促进创新的文化和制度环境。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

锻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主要着力点:一是创建公共平台,推进成果转化和重大基础研究;二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力推中小企业;三是注重劳动市场和人力资源-人力基础;四是抢占标准规范先导权,拥有标准就有市场优势;五是构建法制和公共治理框架。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