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的价值品格

求真务实的价值品格

[中图分类号] D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7-0009-04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朝气与活力的不竭源泉,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2023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指出:“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紧接着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实干担当促进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求真务实的价值品格,对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展好主题教育,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求真务实的价值底蕴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2012年5月,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从价值论角度看,求真务实彰显着手段与目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揭示出二者相互促进和双向提升的价值底蕴。

努力“求真”,是人类思想与行动必须遵循的法则,是人们获取价值与创造价值不能忽视的客观基石。“求”,即研究、探讨、追求。“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追求“真”,就是要求人们的活动合规律性。在出发点上,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性原则;在行动过程中,自觉按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进行活动。毛泽东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人类的许多重要观念,诸如真实性、正确性、合必然性、主观符合客观等,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真”的要求与理解,核心也都是强调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去寻求“真”,生活、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显然,“求真”即通过实践,按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同时遵循其固有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历史表明,人类在社会领域的一切活动,不仅仅在于追求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真理,实现人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任何完整意义上的“求真”,都不单纯是“对真理的认识”,必定同时包含着对真理价值的隐性期许,即运用真理指导与调控言行,满足一定利益需要。这就使“求真”在认知与调控的结合中,凸显出自身价值基石的核心地位。

“求真”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手段,其目的在于获得现实生存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直接决定了“求真”的价值追求在于“务实”,进而使求真务实这一概念的实际价值由隐性向显性、由基础向现实发生转化。“务”指坚持,“实”指实在、实招、实干、实效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要将这种认识运用于实践并获得成功,否则再好的认识也会流于空谈。要使“务实”真正落实,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们才能将正确认识用于指导行动,得到预想结果。所以务实问题说到底,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要实实在在,不能弄虚作假;要脚踏实地,不能华而不实;要真抓实干,不能光说不练;要注重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等。可见,求真务实的“实”是以“真”为前提与条件的,同时又是“真”的价值归宿与落脚点。2012年5月,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可见,“求真”与“务实”相互联结、有机统一。以价值手段为基础努力“求真”,既获得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又在价值目标引领下坚持“务实”,使行为符合规律,干出实效,获得实利。客观事物范围的广袤性与发展的无止境性,决定了人们求真务实的必要性、永恒性及创新性,表征着在出发点与落脚点的联结中,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科学统一。因此,党的二十大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全体党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

求真务实有着坚实的价值底蕴,在新时代实践中展现出其科学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侧重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是一定组织和个人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及价值追求,具有实践性品格,直接影响、决定、支配自己的价值选择,为其明确具体行动方向。共产党人坚持求真务实,必须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内外联结的双重维度。

从内向维度说,共产党人坚持求真务实,必须以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为现实价值取向。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思想上应切实转变陈旧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依据上级决策部署、客观规律、职责使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具体情况谋划与开展工作,在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中增强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应自觉克服“假大空”等不正之风,积极摒弃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我行我素等主观主义思想作风,坚决纠正个人主义、哗众取宠、泡沫政绩等错误价值取向。这对我们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至关重要。为开展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从外向维度说,共产党人坚持求真务实,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正确价值取向。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明确提出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取向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100多年的奋斗实践揭示,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凸显出里程碑价值,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思想树得不牢,想自己与家人利益多了,想群众与国家利益少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真正确立起来,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移。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产党人坚持以求真务实为价值取向的内外两个维度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我们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求真务实的价值实践

价值底蕴与价值取向的双重规定,为坚持求真务实开展主题教育奠定了科学基础,锚定了贯彻落实的现实着力点。这就亟须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把抓思想作风与其他各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中有效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实践。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我们要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深入调查研究以“求真”。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报》头版新开专栏“之江新语”。首篇300字短文题目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署名“哲欣”,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笔名。该文阐明,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新时代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党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2023年3月19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从重要意义、总体要求、调研内容、方法步骤、工作要求5个方面进行整体阐述,并结合实际确定了12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坚持群众路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钦差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使调查研究同中心工作及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知信行统一促实干。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转识成智”,是我们党倡导的优良学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表明,学习、思考、行动是求真务实的有机统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不能丢弃;“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教诲,需要时刻铭记。党员、干部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结合当今世界大势与国家大局,在认真思考中真诚信服,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学和信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促进工作,努力实干,达到知行合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只有坚持知信行合一、真抓实干,出实招、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切实压实责任重实效。知信行统一,贵在实效。实效指经过一定方式努力取得的实际效果或结果。求实效,要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就要落到为民办好一件件实事上,抓整改落实到位,要的是效率、结果,是群众的真实感受,是群众摸得着的实惠,做到学习教育与整改落实同步,真正达到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效果。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在主题教育中当表率,“带动全党深查实改,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带头抓好所在地区、分管领域的主题教育,压实领导责任,全程掌握进展情况,着力发现和解决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工作抓实、抓深,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注重实效,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凸显出坚持求真务实科学精神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内在统一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唐志龙,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