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奔腾不息的文明江河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习主席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一重大论断,是对历史上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再认识,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党和人民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所彰显出来的坚定自信和强大底气,来自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历史性延续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开创以来,逐渐呈现出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风采。追溯其历史纵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从世界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从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即使是在近代积贫积弱、多灾多难的历史阶段,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创立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因密码内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经久不衰。

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是独特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在这个生命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被“化”掉了,而是更强了,成为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在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经过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内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中,并焕发出持久的精神魅力与文化光辉。

主体性创造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创造的“中国版”。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坚持中国人民在创造中国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不能失去文化主体性,不能在文化和精神层面失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主动权。新时代新征程,脚踏中华大地,继续坚持和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就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我们党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跨度和格局气度作出的恢宏设计,必将引领我们赢得光明未来。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赓续血脉基因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凝炼升华而来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翻开风起云涌的红色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作为蕴含其中的动力之源,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奋进百余年的实践进程。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强固精神支撑的必然要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根基,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固本开新。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需要从中华文明深厚积淀中获取不竭动力。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在世界百年变局中站稳脚跟、开辟新局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历经重重险阻,战胜各种困难,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历史延续性和顽强生命力。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当代中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使中华号巨轮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驶向民族复兴彼岸。

“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为我们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实践遵循。

在“两个结合”中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习主席强调,“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要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充分认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把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民族的血脉、文明的底蕴。

在“两个结合”中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实践证明,“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世界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牢牢扎根。

在“两个结合”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充分借鉴吸收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底蕴,保持守正的坚定和创新的激情,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执笔:刘光明、魏海波、王 强)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