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捍卫和平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捍卫和平

经此一战,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捍卫和平

70年前,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2年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将美国侵略者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抚今追昔,抗美援朝的伟大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勇气。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勇毅前行、接续奋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迎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敢战能战方能止战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安宁。但是,中国人民的这个愿望却受到了粗暴挑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争强加在了中国人民头上。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立即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把中国台湾和朝鲜半岛这两个并不相干的地区联系起来,采取严重的军事步骤,公然干涉中朝两国的内政。

6月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朝鲜、中国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但是,美国不顾中国的警告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仍一意孤行,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英、法等15国有少量部队参加的“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10月初,美军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支援。

敢不敢、能不能迎战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对于成立仅一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中国全境还没有完全解放,一些边远地区和岛屿上还残留着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部队,新解放区的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经济十分困难。从总体实力上看,中美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1950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只有61万吨,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00亿美元。然而,美国的钢产量为8700多万吨,是中国钢产量的140多倍;美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2800亿美元,是中国工农业总产值的28倍。美国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而中国当时不仅没有核武器,我军武器装备也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如果出兵参战,能不能打赢?如果战争长期拖下去,我们能否负担得起?如果打不赢,会不会“引火烧身”“惹祸上门”,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建设?

195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全面估量国内外形势,既清醒地看到了面临的困难,又深入地分析了出兵作战的必要和可能,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之所以作出抗美援朝的伟大决策,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捍卫和平的决心与勇气,更因为我们党深刻把握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有着切身的领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怯战、避战的结果,导致旧中国持续不断地遭受外敌入侵,主权一步步丧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陷入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以退让求和,以割地赔款换取一时的偏安,永远不可能获得和平。唯有奋起反抗,以战止战,才能赢得民族的尊严与和平的环境。这个历史教训必须永远记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早在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决定的第二天,毛泽东就在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庄严宣告:“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深刻指出:“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在得知美军即将越过三八线之际,毛泽东决定,由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于9月30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些话,反映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毫不畏惧任何敌人和任何困难的革命气势。

总结历史经验,洞察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决不干称王称霸的事,决不会搞侵略扩张,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必须能决战决胜。我们渴望和平,但决不会因此而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会拿国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宣示了中国人民坚持和平发展的根本立场,系统阐释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突出强调了坚持底线思维和强化随时准备打仗思想,蕴含着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充满着政治智慧,闪耀着真理光芒。

和平局面是打出来的

1950年10月19日,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2年9个月,而期间从停战谈判开始到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历时2年1个月。这种边打边谈、打谈交织进行的战争局面,是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的。回顾历史,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和平局面从根本上说是打出来的。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历时7个半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与朝鲜人民军一道,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其中第一次战役,歼敌1.5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歼敌3.6万余人,将“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以南,取得了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主动权,使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对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作战,歼敌1.9万余人,占领了汉城,将战线从三八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粉碎了美国当局妄图据守三八线,争取时间,整顿军队,准备再犯的企图。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志愿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歼敌7.8万余人,把“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引发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吵,“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解职。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总兵力达10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歼敌8.2万余人的战绩,赢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使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连续五次战役,共歼灭“联合国军”23万余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这五次战役的反复较量证明,美国已不可能吞并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中国大陆。正是战场上拼搏形成的战役相持局面,为迫使美国同意举行停战谈判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人从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同西方侵略者进行谈判,使和平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没有雄厚的实力作后盾是万万不行的。在战场上稍有疏忽或者示弱,必定要吃亏,必定在谈判中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根据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美国在遭受损失及其盟友的压力下,被迫同意进行谈判。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谈判地点先是设在开城,后移至板门店。自此,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

正如毛泽东深刻指出的:“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美国在停战谈判开始后,并不甘愿放弃侵略野心,不仅拒绝朝中方面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主张,还以所谓“补偿”其海、空军优势为借口,无理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阵地后方。美方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公然以武力相要挟说:“那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1951年8月18日至10月22日,“联合国军”向中朝军队连续发起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并在中立区多次制造事端,使得双方从谈判桌上的较量转到战场上的较量。中朝军队针锋相对,以打促谈,粉碎了敌人1951年的夏秋攻势,共歼灭敌军15.7万余人,迫使“联合国军”代表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来。

在持续两年的打打谈谈中,美军还实行疯狂轰炸我交通补给线的“绞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部协同作战,顽强进行反轰炸、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斗争。中国国内部队作为后备力量也轮番入朝作战。为配合停战谈判,从1952年9月18日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美国为了扭转它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谋取谈判中的有利地位,从10月14日起,在上甘岭地区发动了空前激烈的“金化攻势”。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537.7高地,是两个前沿要点。在长达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敌军动用一切现代化军事手段,对范围不大的两座高地和附近地区,集中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炸弹,投入兵力达4万余人。两座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至2米,变成一片焦土。具有高昂士气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在地表阵地与敌人反复争夺,重创敌军;后又转入坑道作战,保存力量,适时反攻,最终以伤亡1.15万余人代价,取得歼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的重大胜利。这使美军再次认识到志愿军的强大攻防能力,此后再也没有发动起什么像样的攻势了。

1953年4月26日,朝鲜停战谈判在板门店继续举行,争吵反复而又激烈。从5月13日起,为实现以打促谈,打破对方在谈判桌捞取战场上未能得到的好处的图谋,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作战,迫使美国在5月25日基本接受了朝中方面的提案。然而,就在谈判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却遭到南朝鲜方面的强烈反对。从5月27日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作战第二阶段攻势,以打击南朝鲜军为主,取得歼敌4.1万余人的战绩。6月中旬,停战协定的各项议程全部达成协议。为保证顺利签字,中朝军队要求各部队一律停止主动向敌人攻击。然而,南朝鲜方面拒绝接受停战协定并公然破坏协议。7月13日,中朝军队发起规模空前的金城战役。这次战役,一直打到停战协定签字时为止,共歼灭南朝鲜军7.8万余人,收复失地167平方公里。1953年7月27日,几经反复的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全世界人民所渴望的朝鲜停战终于实现了。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上和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到处恃强凌弱、侵略扩张,却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共同反抗面前碰得头破血流,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1953年9月12日,毛泽东在讲话中深刻指出:“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同时,毛泽东庄严宣告:“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总结历史经验,面对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我们必须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坚持以强军支撑强国复兴伟业,加快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战争风险保持战略清醒,立足最复杂最困难情况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有力慑止战争,坚决打赢战争。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总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规律。时代是指历史进程中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特殊的时期。每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时代。以20世纪为例,其前半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这50年间曾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还爆发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诸多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20世纪下半叶,尽管发生过多起局部战争,但总的趋势是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特征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也不会因某些国家的政客或某些领导集团的意愿而改变。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这是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正义力量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一直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73年前,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是否出兵问题时,毛泽东曾指出,出兵“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历史实践证明,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世界迫切希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就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深入阐发,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言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系统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目标路径,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重大理念,以宏阔的国际视野和高度的责任担当,廓清错误认识、厘清发展出路,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引前进方向。同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第2344号决议,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近一个时期,中国更是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而不懈努力:2023年2月21日,中国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守护世界和平安宁指明了方向;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为峰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写入宣言文件,再次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强大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我的回答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人类历史早已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各国只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繁荣,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