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沈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及实践路径(3)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共识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前途命运等所表现出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中华文明是“大一统”的文明,中华民族时刻保有“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根本。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与时俱进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认同,凝聚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坚持统一战线汇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实现祖国统一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所在。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党中央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维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维方式

第一,坚持战略思维,谋大局、观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些内容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文明交流互鉴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是党推动文明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这要求我们,要坚持战略思维,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放在“两个大局”中审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走向现代化。

第二,增强历史思维,掌握历史主动。“两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文化根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拓展了广阔的历史视野。我们要以历史的视角看待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未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在历史的维度里找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坐标,发挥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要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全球化文明演进历程中,凸显中华文明的中国元素和特有优势,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三,坚持创新思维,传承发展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有突出的创新性,一方面其保有文明本色,不断强化文明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另一方面则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变通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开放进取,增强对其他文化文明的吸收吸纳,使自身绵延不绝、生生不息,这内蕴着创新的力量。“两个结合”更是打开了创新的空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中华文明形态,要体现出新的特征、新的诉求、新的内涵。因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创新思维,在保持中华文明自我主体性和自主地位的前提下,坚持开放姿态,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不断激发出中华文明自身的创新性,使其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创新中推进中华文明时代化。

(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目标方向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行动价值基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为解决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促进人类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这也是中华民族应对外在环境变化,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就是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建和睦大家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传统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和平价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坚守和睦、和谐的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今西方大国为谋求地缘政治利益而大肆挥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大棒,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因素给世界局势走向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传统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站在十字路口的当今世界,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三,尊重文明多样性、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思想价值基础。文明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每个民族都有扎根自身传统的文明成果。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是促进世界文明繁荣的重要路径。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提出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推动世界各国秉持平等对话,将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宽广的世界视野。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