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首都民间外交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首都民间外交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D8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9-0075-0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北京市委领导的专门从事民间外交的人民团体,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下简称市对外友协)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贯穿民间外交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更好调动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磅礴力量、增强北京市与世界各国各城市间友好关系,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好、实践好的重大命题。市对外友协结合主题教育深入调研思考,进一步深化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首都民间外交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的认识。

始终坚持人民性这一民间外交的本质属性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外交的力量源泉。民间外交作为党的事业和国家总体外交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外交领域的生动体现。民间外交的根本立场、力量主体、价值目标无不彰显着人民至上的鲜明底色。

人民至上是民间外交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立场为前提基础,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全面发展等理念,其价值逻辑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民间外交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深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天安门城楼上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既是党赋予民间外交的崇高使命,也是民间外交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的庄严宣示。

人民群众是民间外交的立业兴业之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民间外交的力量主体是中外人民群众,民间外交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外人民的团结奋斗史。我们党创立民间外交事业以来,始终如一地尊重人民群众在民间外交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对内组建国家到基层的各级对外友协,发挥引领、骨干、桥梁作用,把各方面人才和资源汇聚到民间外交事业中,使工作主体日益多元、自身力量更加雄厚;对外注重走好国际群众路线,广泛团结国际组织和各国各地区跨国机构、友好团体和各领域人士,不断夯实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民心基础。正是越来越多的中外机构和各界群众成为民间外交的支持者、参与者,才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事实充分表明“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造福人民是民间外交的永恒价值追求。民间外交联通中外、承载民心、关乎民生,工作成效与中外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根本目的在于造福中外人民。民间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促进中外人民相知相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的国际合作环境;民间外交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通过加强中外合作、引进高端要素,不断推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民间外交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共享,推动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落地见效,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努力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变成生动场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的庄严宣告,也是民间外交工作的根本旨归和永恒追求。

努力在民间外交工作中走在前当标杆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明确要求市对外友协要“在民间外交工作中走在前、当标杆”。市对外友协牢记市委领导殷殷嘱托,以实际行动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首都民间外交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站稳人民立场,找准定位强化担当。结合自身职责任务,认真总结提炼形成具有鲜明人民立场、厚重人民情怀的首都民间外交特色理论成果,明确市对外友协是市委领导的专门从事民间外交的全市性人民团体,是首都民间外交的主力军;明确要发挥市对外友协在首都民间外交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明确从事民间外交的全市性人民团体和促进北京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两个基本定位”;明确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三大核心职能”,等等。从理论层面进一步凸显首都民间外交的人民属性,找准市对外友协的职能定位和努力方向,以理事会换届为契机,将相关成果及时纳入章程、发展规划等基础性规范性文件,为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事业发展和自身建设统一了认识、凝聚了意志,提供了实践依据和遵循。

调动中外资源,扩大主体汇聚力量。市对外友协和所负责管理的北京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现有314个单位和个人理事(会员),涵盖外事、经济、文化、科教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市对外友协注重发挥理事(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各行业各领域的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争取中央有关单位的支持帮助,做好任务承接和工作对接;加强对基层民间对外友好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促进民间外交走进学校、街道、企事业单位;注重理事会自身建设,逐步建立联络、会议、培训等有关制度机制,强化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对外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培育青少年朋友、交好家门口朋友,不断扩大北京国际“朋友圈”,拓展走出去的“合作圈”。市对外友协已与五大洲70多个国家220多个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多国驻华使馆、外国专家、媒体记者、高校留学生、在京外籍小朋友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中外各界的积极参与使首都民间外交工作格局不断优化、发展能量进一步迸发,“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对内发挥优势,围绕主线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这条主线,更加积极主动促进交流合作、汇聚资源力量,使首都民间外交与国家总体外交、新时代首都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一方面,主动服务融入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出席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峰会等重大外交行动开展民间交流;在建党百年和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组织主题展览、红色友人专访等20余场活动;用好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观察员等国际身份,30多次在联合国有关会议亮相发声,在多边治理中贡献首都民间智慧;邀请市人大领导出席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安排美、日和非洲有关国家议员、青年领袖等千余人次来京交流研讨。另一方面,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发挥民间作用,承办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公共服务创新国际论坛,分享全球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连续3年在服贸会框架下举办北京国际民间友好论坛和青年创业、城市更新等论坛,连续举办4届中关村论坛“智能+”论坛,围绕健康、交通、能源、教育主题发布16项应用成果,牵线搭桥促成德国高科技企业落户北京。北京冬奥会期间,组织400余名外籍人士观摩4场开闭幕式,吸引全球46个国家(地区)3万余名青少年参加国际青少年绘画邀请展,冬奥组委选取3000余幅作为礼物赠送参赛运动员,中央外办领导指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最好的民间外交”。近年来组织出访163批次,接待来访470余批次,先后开展120多场对话会、艺术周、“魅力北京”等活动,有力提升了北京城市国际形象和市民国际化素质。

对外开拓渠道,惠及民生赢得民心。努力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承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地方合作和民心相通分论坛,持续实施“丝路一家亲”行动,参与发起“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与70余个国家120多个友好组织在经贸、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促成20多个民生项目在蒙古、缅甸、南非、毛里求斯等国落地,向欧亚非8国捐赠抗疫和救灾物资。积极促进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落地落实。邀请友好组织参与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推动部分项目纳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组织国外青年代表参加丝路青年共话文明交流会,共同发起《丝路青年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行动宣言》;借助各类活动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民意氛围更加浓厚。主动分享中国方案和北京智慧。发挥北京国际民间友好论坛、“我与北京iBeijing”、首都民间友好交流与合作云对话等平台的外宣效应,生动展现当代中国和首都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经验成就;借力近30家国外媒体,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分享。

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民间外交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市委书记尹力明确要求市对外友协“以首善标准开展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气派、北京特色的大国首都民间外交”。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市委明确要求,市对外友协切实发挥首都民间外交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贯到底、落到实处,推动首都民间外交再上新台阶。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构建首都民间外交工作新格局。对内团结凝聚首都各界资源力量,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成立首都民间外交专家委员会,建立资源数据库,抓好专业人才培养,推出一批民间国际交流特色线路和场所,巩固建强开展工作基本盘;注重发挥理事(会员)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加大对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力量主体;支持建立区级对外友协,促进民间外交工作深入基层;注重借力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各类活动的外宣平台,推动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首都民间外交工作格局。对外推动构建国际民间统一战线,积极利用和拓展既有人脉资源,在周边国家深耕细作,在有关大国植根拓展,在亚非拉地区广结善缘;调动用好理事的外联资源,培育开展工作的新优势新动能;加强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和国际组织联系合作,开辟在国际舞台亮相发声的新领域新空间;发挥海外侨胞和驻外人员作用,助力首都民间外交发展。

扩大中外人民参与度,推升首都民间外交影响力。提供民间支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等外交活动以及中非、中阿、中拉等论坛期间,及时配套开展民间活动;持续实施“丝路一家亲”行动,不断丰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引领社会组织主动设置议题和积极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气候变化大会、世界卫生大会,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贡献民间智慧,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参与文化中心建设,配合中轴线申遗,助力推进三条文化带建设,依托“一带一路”文化之旅宣介北京古都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融入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我与北京iBeijing”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继续办好首都民间友好交流与合作系列云对话,实现线上线下交流形式多样化。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打造中关村论坛“智能+”论坛,依托服贸会、金融街论坛等平台举办相关专业会议,积极引进契合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高新技术。协助做好后冬奥文章,搭建“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民间外交活动平台。汇聚民间力量,抓好规划任务落实。发挥理事(会员)骨干作用,调动首都各界和国外友好资源,合力落实《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展规划(2023年—2027年)》,切实将规划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外人民的实际成果。

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理论研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指示,坚持实践问题从理论上作答、理论问题到实践中解题,把深化理论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紧抓不放。对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从学理法理哲理上搞懂弄通首都民间外交“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基本问题。结合新时代的使命任务要求,及时开展相关应用性研究,把市对外友协在实践中如何落实好“两个基本定位”“三大核心职能”,如何发挥好首都民间外交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等有关问题深化细化具体化,升华规律性认识,形成体系化成果,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2]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张谦,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