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革命文物是鲜活的党史教材,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魂,以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革命文物既是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又是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的生动记录。

革命文物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产物。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重要革命文物,它既包括那些与革命斗争有关的遗址遗迹、革命会议旧址、革命纪念设施,比如上海一大会址、古田会议旧址、遵义会议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也包括《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南湖红船、“半条被子”、淮海战役的小推车、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时期使用过的转椅等这样的实物。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谱系,展现了中华文明及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革命文物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力量,已深刻融入整个中华文明的浩瀚体系,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革命文物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生动记录。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革命文物伴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过程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为主线,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强国的伟大贡献。那些意义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非同寻常的革命历史故事、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生平等,固化为革命文物,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呈现为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史迹或纪念场所,并且从多个层面上承载和展示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伟大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

(二)

革命文物不仅仅是一件件静态展示的“馆藏珍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气”,基因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历史,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革命文物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活力源泉。

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革命文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建设中华民族新文明的物质呈现,始终彰显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更加需要发挥革命文物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不断“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使之成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伟业的重要支撑。为此,必须紧紧围绕继承红色基因,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用红色基因凝聚起坚定文化自信的磅礴之力,让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培育担当传承红色基因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铸牢道路根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治国理政举措,坚定了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为此,必须紧紧围绕弘扬革命精神,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不断增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深度,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革命意涵,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同时,必须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巩固文化主体。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革命文物作为革命文化的最主要物质载体,是见证革命文化最主要、最直接的实物反映,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最直接佐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坐标。为此,必须紧紧围绕传承红色文化,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让革命史迹成为党史学习的“教室”,让革命实物成为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学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基础上,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人“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

革命文物是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就是保护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记忆,就是保护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斗拼搏的历史物证,就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添砖加瓦。

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中央及地方积极完善革命文物保护法律体系,是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力度的刚性要求。我国革命文物存在着数量较大、分布广泛、保护难度大等现状特点,亟需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完善法律法规。修改文物保护法及相关配套行政法规。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设区的市制定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近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号召,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部分地区的相关法规已经公布,如江西、陕西、内蒙古、河南等地已相继公布地区性革命文物保护条例,部分地区也公布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相关条例。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就要进一步推动革命文物保护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加强顶层设计,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支持机制,统筹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明确负责革命文物工作的机构和力量,保障相关政策的落地。

建立革命文物征集协作机制。革命文物代表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加强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对于凝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共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作用。革命文物内涵丰富,涉及历史时期跨度长,面对遍布全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主题的革命纪念馆,必须建立全国革命文物征集的统筹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革命文物社会征集工作,拓展革命文物征集社会覆盖面,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捐赠革命文物,拓宽革命文物征集途径,形成革命文物征集线索、文物信息、历史价值等的沟通交流机制,提升革命文物征集利用效率,从而不断丰富革命纪念馆的文物馆藏,促进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和发展,让革命文物在革命类文博场馆中有效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积极建立全国范围的革命文物鉴定专家库,广泛组织各领域专家学者,在文物征集过程中,协助相关单位开展革命文物专项鉴定,确保征集文物的真实性,并帮助相关文博场馆推动革命文物的鉴定、定级,加快革命文物入藏、保护、展示及利用。

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同样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创新革命文物传播展示方式。革命纪念馆作为革命文物的主要存放场所、展示场所和研究场所,不仅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好,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涵,把革命文物利用好。纪念馆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积极构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管理体系,坚持系统思维,加强革命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全国革命文物大数据库,以系统思维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重大保护工程和体制机制改革、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要做好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整合文物、党史、军史、档案、地方志方面优势资源,加强党史国史相关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口述史的抢救、征集与研究,大力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深层次记忆价值,深入阐释革命文物蕴含的精神内涵,让一件件革命文物有血有肉、有神有魂,不仅要见物、见景,更要见人、见思想、见精神,让人民群众从中获得思想感悟和精神洗礼,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切实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加大革命文物研究力度。要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学术研究是纪念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纪念馆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纪念馆必须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引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紧紧围绕革命史相关史迹、实物、史料等,以系统思维统筹展览展示和成果转化、社会教育和学术研究、传承红色文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大力开展革命文物本体细节研究,大力开展以革命文物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大力开展革命文物所映射的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大力开展革命文物所辐射出的红色文化展览展示和宣传教育研究,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丰富革命文物传播途径。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从赓续红色血脉、守护红色江山的政治高度出发,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立德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丰富革命文物传播展示途径,不断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要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建立革命文物虚拟网络展示空间,持续推动新媒体与“革命文物—人”联结交往体系的深度融合,给广大观众以沉浸式参观体验,统筹网上网下,大力推进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革命文化全媒体传播。要不断创新传播形态,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通过电视片、动画、微电影、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宣传、推广革命文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的创新,使革命文物的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要加强革命文物传播融合联动,推动传播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在依托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上展馆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不断革命文物科普工作,提升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拓展革命文物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新的起点上,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蕴含其中的无形遗产的发掘与继承,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精神内涵,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让革命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