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乡村振兴“软实力”

凝聚乡村振兴“软实力”

从村BA、村超等乡村顶流火爆全网,再到传统工艺与农文旅融合,又到绿色金融助农惠农,还到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探索多元化,打开了农民增收、农业强心、农村美丽的新窗口,弥补了乡村资源不足、基础较弱、禀赋不强的客观差异短板。不得不说,随着乡村潜在优势的深度挖掘,加上政策和信息等外延覆盖,提升了乡村振兴“软实力”,恰好填充乡村实际“硬实力”的空白与弱项,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顺利推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

乡村振兴“软实力”,说到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共识凝聚。如果说,乡村振兴是民族振兴的必经之路,那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千百年来,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目标一直是广大乡村百姓群众的美好意愿。但事实应当看到,乡村地区同城市区域有着客观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靠乡村单打独斗、硬性实力和客观基础,必然难以支撑起整个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性推进。树立全局观念,提升战略思维,强化各方联动打好“组合拳”,才是乡村振兴正确的打开方式。

“软实力”通过“人”起作用,靠人才发挥聚合效应。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是人才振兴与乡村人口质量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实,无论是派驻驻村工作队,抑或是下沉和倾斜帮扶政策,又或是深挖乡村传统文艺和文化底蕴比较优势等,说到底还是一种“外力作用”。更何况,乡村振兴关键看乡亲,决定乡村振兴道路是否长远持续发展,还得需要一大批爱乡村、专业强、素养高、有眼见的人才队伍,支撑起乡村振兴一片蓝天。此外,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起关键作用的正是人才这个关键性因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软实力”重在“先手棋”。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起笔看收尾。事实上,有个别乡村在乡村振兴中陷入同质化竞争,甚至走了不少弯路,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损害群众利益等。凝聚乡村振兴“软实力”,把那些客观优势和外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得提前谋划、科学布局、优化设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贪大求全、“一网打尽”,坚持唯我所用、唯实求真,走出一条符合当地乡村客观实际、百姓群众期盼、充满光明前景的振兴之路。

应当看到,诸如村BA、村超、乡村文旅等蓬勃发展,在不少地方开花结果、政绩喜人,但对于其他地方的乡村来说并非适合嫁接、水土相服。事实上,一些邯郸学步、急于求成的做法,导致适得其反。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树牢正确政绩观和价值观,稳扎稳打、乘势而为、脚踏实地,精准利导“软实力”激活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基础。(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余干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