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漫步在宁夏盐池的田野乡间,健硕的滩羊在牧场踱步,金色的黄花菜在风中摇曳。
盐池县曾是陕甘宁边区的前哨阵地和经济中心。盐池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踊跃支前,全民抗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昔日边区经济中心,如今正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盐池滩羊”产业兴旺
说起盐池,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滩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盐池滩羊”这一地方绵羊品种。滩羊肉质鲜美,是盐池县的富民产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17年,盐池县整合资源,成立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散养滩羊注入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新动能。
在滩羊集团的生态牧场里,滩羊“听着轻音乐,喝着弱碱水”,漫步在“健康步道”上。在滩羊集团的推动下,盐池滩羊从购销价格、市场开拓、品牌宣传、营销策略、生产标准和饲草料使用上实现统一管理,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2024年,滩羊产业贡献了盐池县农民一半以上的收入。
如今,滩羊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百姓就业同频共振。精深加工、毛皮制作企业集群发展,电商直播、餐饮服务等配套产业不断完善,农旅融合催生家居饰品、主题民宿、美食营地等新业态竞相涌现,“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红色热土绿意浓
驱车前往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塬畔村,放眼望去,黄土丘陵的褶皱里满目青翠,生机盎然。这个四面环山、沟壑纵横的小山村,已不见曾经“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的景象。“我小时候山上难见一棵树,刮起风来黄沙漫天。”回想过去,土生土长的李塬畔村村委会副主任李耀鹏说。
暑假期间,学生们参加李塬畔村红色研学活动。(盐池县委宣传部供图)
继承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李塬畔人誓要改变这个“山沟沟”。多年来,全村干部群众坚持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累计造林5000余亩,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受考验、战胜困难,这就是我们李塬畔!”李耀鹏语气坚定。
擦亮生态底色,拓宽发展路径。李塬畔村科学规划产业,累计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群众种植小杂粮7万亩,栽植大接杏等经果林2500余亩,并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
“致富花”铺就富裕路
凌晨4点,盐池县花马池镇盈德村的黄花菜田里灯火点点,头戴探照灯的采摘工人们双手翻飞,争分夺秒。
“黄花菜见到阳光开花后,经济价值就低了,必须赶在日出前摘完。”采摘工罗翠娟边摘边说,“采摘工作时间灵活,摘一天菜能挣200多元。”
梁浩黄花菜深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浩说,2016年他从湖南祁东引入黄花菜种植技术,并在宁夏大学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发展黄花菜产业,如今,越干越有劲头。“今年黄花菜价格高,每亩纯利润能达到四五千元,大家干得可起劲了。”梁浩带动乡亲们一起干,牵头成立合作社,规模正不断扩大。
盈德村的故事是盐池黄花菜产业兴盛的缩影。如今,这朵“致富花”已成为盐池农特产的“金色名片”,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近4.2万亩,年产值超3亿元,带动黄花菜种植户4000余户,户均年增收5万余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