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也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近期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三者既相互贯通,又各有侧重。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辅相成:文化自信是内在的底气骨气,是独立的文化品格;开放包容是表现出来的外在精神追求,是由内而外的胸怀气度。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要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可以说,坚持守正创新既体现了文化建设应当坚守的基本价值立场,又突出了应当遵循的规律路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基本原则,高屋建瓴、精辟深邃、提纲挈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国外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息息相关,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当前,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全面把握这一科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并自觉贯彻落实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满怀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信心和决心,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个着力”重大部署要求,结合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优势与禀赋特点,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一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助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推动这一科学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走向深入,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助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是切实肩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勇于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研究阐释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助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并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五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助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六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创造出有实效性的好办法,助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七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助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秉持开放包容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开放包容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开放胸襟,表现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即对内的先进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对外的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秉持开放包容与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一脉相承、相互贯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炼概括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加自觉地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社科理论的重镇,具有融汇东西方文化的天然优势。要积极构建开放、创新、包容的学术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上海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要进一步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形成标志性的学术成果,利用好各种对外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国际对话中勇于亮出中国观点、中国话语、中国方案。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的宝贵资源,要善于从三种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推动三种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传承发展之路、培育上海城市软实力贡献社科智慧。持续开展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全面展现上海社科界“五路大军”的整体风貌,充分挖掘名家大师底蕴深厚、各类专家藏龙卧虎、学术新锐接续传承的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上海社会科学馆作为城市社科会客厅的作用,持续打响“社科普及周”“东方讲坛”品牌,给党的创新理论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持续推进社科立法工作,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发展轨道,让哲学社会科学成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闪亮名片。

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建设领域的基本原则,坚持守正创新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坚持守正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这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创造形成一批熔铸古今、会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新时代新征程,社科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落下去、深下去、传下去,不断推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组织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