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全面把握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互融合的内在机理

中国理论网:全面把握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互融合的内在机理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广大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次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在名称上增加了“文化”二字,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正式提出,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从广义上来说,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凝聚而成的,是不怕流血、敢于牺牲的集体主义文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爱国主义文化。红色文化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追求、鲜明的人民立场、先进的政治品格,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理念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红色文化,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绿色文化是一种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绿色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了完整的阐述,为我国未来的生态文明强国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存在价值理念上的契合性、属性分类上的相互渗透性、空间分布上的交叉性、特色上的相互交融性以及功能上的互补性。所以,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相互融合,全面把握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互融合的内在机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有之义。

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在价值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在价值上契合性体现在二者文化价值上的高度耦合性。新时代以来,坚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之一。现阶段,推动绿色发展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绿色发展不仅是理念,更是具体行动和落实,而绿色文化正是弥合理念和行动之间鸿沟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如何逐步克服人的异化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共生的现代社会,已经成为极为现实而紧迫的目标和任务。

推动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的融合,也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现实需要。新时代的美丽中国,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们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中、烽火浴血的抗日战争中、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英勇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实干铸就的,他们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为我们留下了内涵丰富的革命英雄主义、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大量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活教材。

同样,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充分开发、利用、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同样要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前提,更不能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为代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新征程中,我们只有保护好无数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美丽河山,让祖国大地母亲更加绚丽多姿,才能真正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才能真正激发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热情,才能真正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在属性、分类上的相互渗透性。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均属于文化范畴,也都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一般特征,只是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征有所差异。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征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制度、精神方面优秀成果的总和,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红色文化的演变及其发展过程中,其主体性、创造性特征更加突出。绿色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倡导的、向往的先进文化,它不仅具有系统性、历史性等特征,更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共享性等特征。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分类标准,基于文化的不同结构,可以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可以将其分为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可以将其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基于文化受众的维度,还可以将其分为高级文化、大众文化、深层文化等。按照上述标准来划分,二者均可以归结到不同类别中,因而,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在属性分类上具有相互渗透性。

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交叉性。从地理上来看,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分布纵横交错,相融相生,从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贫穷地区以及多山地区,这些地方虽然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但人为破坏较少,青山绿水,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大都是全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地。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为例,它既是现代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红色割据政权和红色文化遗址所在地,又是风景秀丽、生态良好的绿色旅游圣地和度假休闲胜地。可以看出,大多数红色物质文化和绿色物质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交叉性分布的特征。

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在特色上具有相互交融性。从文化源头上来看,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同气连枝,二者有着相同特性的文化源流,其精华相融相通,交相辉映。红色文化发轫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而逐渐发展演变,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成长、壮大,继而成为全世界最伟大政党的生动映照,更是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高度总结、归纳、传承和发扬;绿色文化则与地球相生相伴,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包含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生存的每个方面。如果单从时间上来看,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绿色文化产生的时间要远远早于红色文化产生的时间,两者甚至相去甚远,但从文化特色上来看,二者都是人类社会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之一,都源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创造和实践;从资源配置上看,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也相辅相成,红色文化底蕴凝重厚实,绿色文化发展与时俱进,两者在资源特色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均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绿色文化彰显的是对自然界的关爱、尊重与敬畏,体现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发展的全新社会生活方式。发展绿色文化对传承红色文化也具有促进作用,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其自身的生态科技与生态文化含量。当前从红色文化产品的构成来看,无论是红色衍生品的开发,还是红色文化产业产品结构,都显得相对单调,主要集中在观光瞻仰、博物参观及一些与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的体验活动,这与绿色文化产品互补性远远不够,但只要合理规划和开发,不断拓展红色文化的衍生品,可以与绿色文化在互补中得到繁荣和发展,开发绿色文化产品不但可以扩大红色文化产品容量,拓展红色文化产业化布局,丰富红色文化产业产品结构,扩大红色文化市场,还可以提升红色文化品味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发展绿色文化本身就是对红色文化资源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在功能上存在互补性。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功能上的互补性,首先体现在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都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及其它文化一样,都是人类基于共同生活需要而创造产生的,推动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总体来看,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红色文化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精神精髓,不仅体现了党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精神,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充满着时代气息和人性的光辉,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思想资源,实践证明,发展与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

“绿色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自“绿色化”在新世纪被提出来以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由“四化”上升为“五化”,并将“绿色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由先前的“四化”的战略目标上升为“新五化”战略目标,这一举措本身就充分说明发展绿色文化的重要政治意蕴,绿色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核心,反映了新时代社会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的崇高理想,其本身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其次,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助推经济发展的功能。从分布区域上看,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资源大都分布在老、少、边、穷、山等地区,但目前这些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老、少、边、穷、山等地区,大多数却因为地理区位比较偏远、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自然景观较多,绿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我们在运用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助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打破革命老区和扶贫地区相对比较封闭的格局,在精准扶贫、脱贫的同时,把扶志提高到重要地位;同时,要利用发展红色和绿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机遇,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使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自我造血、健康发展的机能,从而真正实现革命老区的经济腾飞。

最后,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融合发展,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形势复杂多变,外部和内部不确定因素风险增大且相互叠加,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融合发展,将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近几年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以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融合为内涵支撑的产业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推动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融合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省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百年红色家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运用地方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机制研究、新时代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育人现状及其提升进路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安徽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