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上)——重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中国理论网: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上)——重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在因公牺牲的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讲演。在这篇讲演中,毛泽东同志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观点,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观、生死观、批评观、团结观、形势观诸方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意蕴,为我们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全心全意并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指明了方向。70多年来,《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常读常新的必修课。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对于我们进一步领悟并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巩固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牢固树立并躬身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其根本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一再申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一定要使一切革命政策,政纲与策略之决定中,都考虑到工农的利益”。特别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批判唯心史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命题,并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为人民服务》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种“完全”“彻底”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在党的七大期间,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提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而且将此作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据此,党的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党员必须履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义务。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的条件,毛泽东再三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在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更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二、牢固树立并躬身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作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范畴之一,生死观是人们对生命的存在和归宿所抱的态度以及对生死行为的社会评价。不同的阶级对于生死问题有着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剥削阶级的生死观以利己主义为核心,以追求个人享乐为目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观则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认为人生就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奉献,把生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死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看作人生要义,把生命的奉献看作人的奉献精神的最高体现,把为人民利益而死看作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正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所深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张思德就是我们这个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的死之所以比泰山还重,之所以受到毛泽东的痛悼和表彰,完全在于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虽经过长征负过伤,但从不计较名利,而是甘于奉献。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不是什么高官,他的牺牲也不算特别壮烈,但他所从事并为之献身的烧炭工作却是与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的大生产的重大政策密切相关,进而与整个“革命链条”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们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一九四零年和一九四一年,我们曾经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财政经济的极端困难不仅影响着党和党所领导的军队与根据地的生存,还由于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克服财政经济困难,边区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响应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自己动手”的号召,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张思德所从事的烧炭,就是大生产运动也是毛泽东所反复强调的“一切机关学校部队,必须于战争条件下厉行种菜、养猪、打柴、烧炭、发展手工业和部分种粮”的生产内容之一。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的强力推进,使边区的财政经济状况大为改善,初步实现了“丰衣足食”,为渡过严重困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支持敌后长期战争,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九四二和一九四三两年先后开始的带普遍性的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曾经分别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环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实现了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伴随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不仅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而且还可能会遇到抵御外敌入侵、揭露和打击严重危害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各种违法犯罪分子、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等生死考验,这就要求我们仍然“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我们仍然要有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特别是在利益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多地经常面临着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的抉择,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必须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应当永远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座右铭。 

三、牢固树立并躬身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批评观:“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可以说,我们党既是在同国内外敌人的激烈斗争中,也是在同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我们之所以难免犯错误,既有认识上的原因,即“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又有各种政治上的微生物对党的肌体的不断侵蚀的原因。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错误,从中吸取教训并迅速纠正错误,防止今后重犯类似的错误。但要及时发现错误并将其化为正确和成功,就必须实行批评。只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揭露缺点和错误,分析失误的环境和原因,制定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并付之于实践,才能增强我们抵御各种主观主义和政治微生物侵蚀的免疫机制和能力,使我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我们的事业。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早在1929年就明确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在《为人民服务》中,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并坚信:“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在这段话中,毛泽东还特意提到了李鼎铭提出的“对人民有好处”的关于精兵简政的意见。 

如前所述,为了克服财政经济的极端困难,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但这只是“开源”,还必须“节流”。当时,边区由于其特殊政治地位,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延安市区的人口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五六千人增加到10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非生产的机关和学校人员。为应对国民党军队的磨擦和包围,1939年以后还不得不从前方抽调一部分部队如八路军三五九旅回防边区。1941年边区的非生产人员达到7.3万余人,是1937年的5倍多,占当时边区总人口的5.37%,远远超过中共中央规定的3%。尽管当时党政军学人员的供给十分微薄,但庞大的人员数量仍然加剧了边区的财政经济困难,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出现了毛泽东所说的“鱼大水小的矛盾”。有鉴于此,党外人士李鼎铭于1941年11月首先提出精兵简政的意见。对于这一有利于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和休养生息民力的重要意见,中共中央立即接受,于12月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在精兵方面,要求缩编主力部队及其指挥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和发展民兵,加强整训,提高战斗力。在简政方面,要求切实整顿各级政权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反对官僚主义。指示还具体规定各根据地脱离生产的人员只能占总人口的3%,其中军队系统人员占2%,党政民系统人员占1%。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干部必须下到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严惩党政军系统内贪污、敲诈民财的败类。精兵简政的实行,既解决了机构庞大和受到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缺乏足够承受力之间的矛盾,缓解了财政经济的压力,又为培训干部、积蓄力量提供了条件,更由于人民负担的减轻和以精简的干部加强基层,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我们党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的新形势下,我们更有必要积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首先,增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不怕批评的,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是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其次,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开展党内批评,既要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宗旨和方针,又要坚持实事求是、注意政治、经常及时、领导干部带头作自我批评等原则和方法,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收到实效。对于严重危害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的消极腐败现象,必须坚决斗争。再次,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我们无论职位高低,权力都是人民给的,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听从人民意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按照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制定并不断完善我们的方针政策,改进我们的工作,切实做到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而决不能以任何借口违背人民意旨,以致于因为我们的失误而损害人民利益。 

(作者陈光军系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