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郭建宁: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意义

3F3A10C60A1499765BDCD1E36A3_BFCFD4F7_2EF76

郭建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论述、话语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已成为民族记忆、文化范式、精神标识,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贡献、宝贵遗产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回答。

一、理论创新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前提和基础,而我们今天讲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关键和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历程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四种重要提法。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明确了主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强调结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进一步突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是何时提出、怎么提出的,其意义何在?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更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的实践、实际、历史、文化相结合,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雪中天安门城楼(1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雪中天安门城楼(1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主线,是极具主体性、自主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核心概念,具有本源性和统摄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文化自信、历史主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学科都无法存在,关于很多问题的研究将无所适从,而有了这一概念,我们就取得了对马克思主义解释的话语权、主动权,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从本原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化、理论,它是怎样漂洋过海到了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的?这里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中国化,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从德国的形态转变为中国的形态,从欧洲的形态转变为亚洲的形态,从西方的形态转变为东方的形态。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中国的,那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的奴隶”“理论上的搬运工”“学徒状态”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体系化学理化”,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史。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在这一过程中,还留下了一系列成果,比如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其原名为《调查工作》。此外,还有1938年的《论新阶段》,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1941年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等。

我们要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者说,中国化的核心问题和关键词是什么?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结合”。《改造我们的学习》是延安整风时期的重要文献,写于1941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召开,为了七大的顺利召开,我们要先解决一些历史问题,这就有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类似上述的表述在《毛泽东选集》中还有很多,其关键词都是“结合”。

我们该如何理解“结合”?光说“结合”是有点笼统的,我们要具体化地理解,即通过四个视域来理解: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视域看,“结合”是在中国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从翻译、介绍、摘译开始的,也就是片段的、零星的、转述的,主要是指五四时期。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看,“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里主要是指延安时期,我们的主要表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以及“中国实践”。三是从“两个结合”的视域看,“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里主要是指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四是从“第二个结合”的视域看,“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将上述内容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从而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