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意义(3)

摘要: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论述、话语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已成为民族记忆、文化范式、精神标识,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思想精髓就是自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自豪的中国精神,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符号、文化底蕴、强大动力。

人民是共和国最坚强的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政治立场、根本价值取向、根本执政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这九个字,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认识论、方法论,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观、价值观。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赢得民心,才能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不竭力量源泉。

四、艰辛道路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

关于艰辛道路的探索,我们首先可以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为《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以及傅立叶、圣西门、欧文,他们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理想、理论但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路径和方法;二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关键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在哲学上提出唯物史观,在经济学上提出剩余价值学说;三是列宁的社会主义实践,即1917年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里讲的实践主要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四是斯大林模式,在1924年至1953年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的做法延续下来并被学习、模仿,变成一种模式,即片面性的计划经济模式,虽然开始时有其合理性,但负面作用随着时间推移也越来越明显;五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探索,这里讲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主义探索;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讲的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探索。

把握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我们的重点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的主要成果,体现为两篇文章和一次大会。两篇文章是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次大会是1956年党的八大。

(一)《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主要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关于《论十大关系》,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1.写作背景1956年。这一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可谓“多事之秋”。其中,1956年的国际背景主要是苏共召开了二十大,其影响既包含正面的,也包含负面的。会议结束后,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代表们返回克里姆林宫并作出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被毛泽东同志评价为“揭了盖子、捅了娄子”。赫鲁晓夫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掀起了一股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引发了波匈事件。1956年的国内背景主要是我们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完成了“一化三改”,召开了党的八大。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同志用了43天时间听取了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最终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2.思想主题:以苏为鉴、以苏为戒。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其中的关键字是“鉴”与“戒”,而文章的主题也特别明确,那就是不要照搬苏联模式、少走苏联的弯路,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基本内容:十个关系。毛泽东同志听取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军事、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方方面面,被毛泽东同志高水平总结为十个问题。其中,主要涉及经济的有: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工业和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东、中、西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也就是经济预算与国防预算;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也就是国家、集体与个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主要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等。主要涉及政治的有: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和非党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也就是敌我矛盾;是非关系,也就是人民内部矛盾;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对外开放。关于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特别强调,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优点都要学,但是短处、缺点不能学。

4.哲学思维。文章特别指出:“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5.文章发表。讲话是在1956年4月,但是一直未公开发表,其中有两次机会建议发表,而毛泽东同志表示还在探索的过程中,还不成熟,不宜发表,可以作为内部文件。在毛泽东同志逝世后的197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才全文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6.重大意义。可以说,相较于遵义会议是开始独立自主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论十大关系》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即以苏为鉴、以苏为戒,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