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伟大的民族英雄”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与“伟大的民族英雄”的英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开篇作了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讲话特别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一批批人民英雄、民族脊梁”中的“杰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把毛泽东同志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民族脊梁”的“杰出代表”,表达了党和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一个独特的定位。作为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不仅名副其实,而且引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一、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品格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不畏强敌、不屈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时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特别是近代以来,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反对内外敌人的伟大斗争历程中,在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曲折发展中,每到民族处于危险境地、局面出现艰难困苦、历史进入重大转折等关键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中华民族的这种英雄气概,也特别提到这些“英雄气概”的一些核心要素。

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愿意“牺牲奋斗”。比如,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不计与国民党血海深仇之前嫌,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呼吁国民党坚定抗敌决心和信念,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热烈的欢迎这些有爱国心的有良心的,保存着并正在激发着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中国国民党员的志气与觉悟,欢迎他们在民族危亡面前愿意牺牲奋斗与勇于革新的精神”。

在面对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压迫时,能够“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派”,“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困难中奋起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一群有骨气的群体。毛泽东同志在列举这个群体的感人事例时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提出:“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在每一场战争或斗争中,都能够凭借“腾沸的热血”和“誓死斗争的决心”,“奋勇猛进”、“勇敢骇敌”。毛泽东同志以红军为例指出:“我们红军作战既没有强盛的火力压倒敌人,又没有军用化学可以制胜,全凭着已腾沸的热血、誓死斗争的决心和敌人肉弹相搏,用血去染成赤色区域。所以每次胜利全靠官兵奋勇猛进,以我们的勇敢骇倒敌人。”我们这支队伍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物质条件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靠精神力量支撑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上述这些侧面,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华民族面对大灾大难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时也提到过一些重要的内涵。比如,“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在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内涵中,都有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英勇斗争、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等鲜明内涵,都蕴含着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

近代之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引领中国人民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英勇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奋斗精神。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对这支队伍体现出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毛泽东同志用“最概括、最生动”的语言作出阐释,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还说过:‘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在党、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刻,军队就要有这股劲、这种精神。”

二、英雄气概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困难中磨砺突围的内在动力

为什么毛泽东同志等人缔造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队伍会更加具备并重塑中华民族的这种英雄气概?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支队伍具有远大信仰和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就是凭借这样的理想信念一路走来并走向胜利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党领导的队伍靠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靠着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走过了世所罕见的伟大征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 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人间活剧,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的这种英雄气概,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出来的。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取得胜利。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锤炼了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以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斗志。

越遇封锁越坚强。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始终都在面对困难、封锁甚至危险,这个党是从一道道难关中度过来的,不会惧怕当前和长远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封锁。面临封锁,毛泽东同志曾自信地说:“多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面对困难,毛泽东同志总是告诫人们:过去的难关都“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

越遇困境越进步。困难,是锻造中国共产党人勇气的熔炉;压力,是锤炼中国共产党人能力的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历程中,内生动力和外在能力的获得,总是与所面对的困难相伴的。因此,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困难与能力是并存的,在困难面前,我们既要有勇气,又要有能力。他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指挥员,其指挥能力是随着面对的困难由小到大而不断提高的,“起初会指挥小兵团,后来又会指挥大兵团,这对于他是进步了,发展了。一个地方和许多地方也不相同。起初会在某一熟悉的地方作战,后来在许多地方也会作战,这对于一个指挥员又是进步了,发展了”。“在低级阶段会指挥的,到了高级阶段也会指挥,这对于一个指挥员更是进步和发展了。只能适应于一定兵团、一定地方和战争发展的一定阶段,这叫做没有进步和没有发展。”为此,他要求:“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

越碰强敌越强大。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自然条件面前,还是在强敌压境甚至绝境面前,坚定的意志和英雄的气概都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敌我力量激烈较量重大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我们坚定意志,并唤起人民觉悟、觉醒,我们的队伍力量就会更加强大起来。国共两党的较量就是如此,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由于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战前的十年里,国民党已经毁灭不了共产党。现在是战后了,国民党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而共产党朝气蓬勃、意志坚定,赢得了民心,“共产党却比以往无论什么时候都强盛”。人民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磅礴力量的根基。

与“钢多气少”的队伍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更注重“志气”“勇气”“豪气”和“血性”。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等人创建这支人民军队时所引导的精神状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在这样的英雄气概下,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他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血战到底。这种大无畏的气概,不仅赢得了党的信任、人民的赞誉,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

三、英雄气概是伟大时代创新发展和团结奋斗的必然需要

一个伟大时代的背后,必定潜藏着极为艰难曲折的复杂局面和斗争环境,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和荆棘坎坷。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意志、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要想取得斗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伟大时代的斗争中,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团结奋斗”、“牺牲奋斗”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同时也深刻阐释了这种精神状态和英雄气概所依托的一些重要因素。

这种英雄气概来自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是从人民中走来的,这支队伍的创造力、战斗力和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力,都是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人民服务、真诚相信人民群众、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就能够得到无穷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压倒任何敌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这支队伍,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具有了一往无前的精神;只有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我们这支队伍才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队伍“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它一旦开到抗日的前线,和那里的广大人民相结合,其前途是无限的”;这支队伍“成了‘国民之武力’,就是说,成了人民的军队,所以能打胜仗”。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人民打成一片,这样也就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来源。毛泽东同志提醒全党:“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仍需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只要我们始终牢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只要我们始终站在人民一边,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心甘情愿把一切奉献给人民,我们就能够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告诉我们,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只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就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风雨来袭时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的真正原因。

这种英雄气概也要与一定的物质条件相结合。光有英雄气概也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基础。毛泽东同志在强调英雄气概和精神力量的同时,也特别强调物质条件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只有生产搞上去了,打好了物质基础,我们的队伍才能更加生气勃勃,才能支撑起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比如,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同志提醒大家注意:“一九四二和一九四三两年先后开始的带普遍性的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曾经分别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环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他认为,在面临“绝大困难”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进行“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整风运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下更好地掌握将来的发展”;另一方面,“另一个环子是生产运动”,这是另一个“绝大的困难,绝大的矛盾”,“如果不解决这个困难,不解决这个矛盾,不抓住这个环节,我们的抗日斗争还能前进吗?显然是不能的。”毛泽东同志认为,“我们学会了并且正在学会着生产,这样一来,我们又活跃了,我们又生气勃勃了。再有几年,我们将不怕任何敌人,我们将要压倒一切敌人了。”他特别强调,要把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明白无疑”地放在“历史重要性”上;而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只有真正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只有这一切,才能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才是中国人民所欢迎的”。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道路上,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人民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这种英雄气概要与实事求是态度相结合。英雄气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与求实精神和求实态度相结合,只有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气概,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同志在高度提炼概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髓“实事求是”时,曾明确指出:“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他反对把理论与实际脱离开来、分离起来,批评主观主义者脱离实际、割断历史、抽象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明确提出:“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为此,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有的放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并阐释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即“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他在阐述“实事求是问题”时,还特别提出要把革命气概与科学精神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提倡“革命的现实主义,有理想的现实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谈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强调我们这支队伍的决心和能力时,并不排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民、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国际援助一起奋斗,这样的气概才更能“压倒一切”。他强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是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需要国际援助;不,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道路上,我们仍需要坚持英雄气概、革命气概与科学精神、求实精神的完整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形成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也才能产生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巨大能量。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