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微宣讲

理论微宣讲

开栏的话

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党建》杂志开设《理论微宣讲》栏目,从本期开始以专题方式陆续推出理论宣讲要点和范例,用“小事情”讲好“大道理”,用通俗、活泼、大众的表达方式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浅出、举重若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播、践行党的理论。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宣讲主题: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宣讲要点

1.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

2.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3.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纪整理)

 

理论微宣讲·宣讲稿

八分钟

刘娟 姚亭华

给你8分钟,你能干什么?刷个短视频,还是煮一个完美的溏心蛋?在许家冲,大到看病、参加文体活动,小到吃饭、健身,以村便民服务室为中心,步行不超过8分钟,即可一站式满足。

在这“8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里,有老百姓房前屋后的“身边事”,也有公共服务的“大民生”,聚焦的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

“急”的是什么?移民前,村民看病,路远难行空着急。现如今,8分钟就能到达村卫生室。许家冲村村民田仁山说:“原来没得村卫生院,到镇上又要坐车、又要坐船,要走几多路,也很不方便。现在移了民以后呢,在这个村卫生室,什么脑壳疼啊、感冒了,七八分钟就能搞定,还是蛮方便。”

“难”的是什么?以前村里妇女打工带娃难两全,现在走出家门就能把班上。“牵花绣”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徐兴敏说:“原来不能出去上班,是因为担心孩子在家里没人照顾。现在家门口就有班上,下班晚了,村委会活动室还有四点半课堂、七点半活动室可以托管,我工作也安心。”

“愁”的是什么?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移民后这一生活习惯何以延续?现在便民洗衣池,洗、烘、晾、晒,一步到位。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谢蓉说:“以前的话,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是在这里洗完衣服以后,带着滴着水的衣服就直接拿到家去晾晒。我们通过对这个环境的改造,引导我们这些村民,一方面是记住乡愁,另一方面也融入到我们现代的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中间去。我们增加了洗衣机、烘干机、甩桶,包括我们那个里边的棒槌啊、洗衣粉呐,都给他们配套的很完整。”

“盼”的是什么?高龄老人做饭不方便、吃饭靠将就,盼望着解决一日三餐问题。而如今,“幸福食堂”就开到了家门口。许家冲村村民谭必富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腿脚也不方便了,做饭也困难了,我听说我们村庄现在马上建一个‘幸福食堂’,我非常想去。”

8分钟,在许家冲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通达幸福、显露乡村温暖底色的刻度。从移民前的路远难行、生活不便,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化、品质化的公共服务,“8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是三峡移民新村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也见证着乡亲们越过越好的日子。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村,和村民们聊变化、话家常:“日子过得好吧?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最朴素的表达,也是人民领袖深厚的为民情怀最生动的诠释。

踏上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过好日子的期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分别系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党校讲师、湖北省委讲师团副主任)

 

美丽的约定

任俊丽

2023年6月,一句“你好,我叫巴彦淖尔”成为网络热点,刷爆了朋友圈。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让巴彦淖尔这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一夜之间叫响大江南北,成为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黄河“几字弯”明珠。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看到,那盐碱改良长出的苗,扎根沙地长出的树,引黄灌溉渠织成的网,无不讲述着这块土地昨天经历的和今天正在发生的。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听取巴彦淖尔市代表汇报后说:有机会,一定到河套灌区看一看,看看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在那一年的春天,巴彦淖尔市永丰村的村民,向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两年后,2023年6月5日,总书记真的来了!巴彦淖尔人民欢欣鼓舞、倍受感动。短短两天的行程,从看湖到看林,从看沙到看水,田埂上、沙地里,总书记问“渔民上岸”后日子过得怎么样,问林场职工工作生活情况。“渔二代”刘文斌说:“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我的心‘咚咚’直跳,但当总书记问我,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时,我感觉他就像亲人一样,让人温暖。”老百姓的事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

上世纪90年代,乌梁素海出现自然补给水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现象,“塞外明珠”黯然失色。“一湖两海”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他曾9次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综合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深刻认识到,问题的表象在湖里,成因在岸上,只有坚持系统治理观念,坚持湖里、岸上、流域统筹治理,才能根治乌梁素海生态隐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关心下,如今的乌梁素海天蓝水碧、波光粼粼,未至岸边,已闻鸟语;行至湖畔,更见鱼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乌梁素海,驻足湖面,久久凝视,强调“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难以想象,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这片绿树成荫的生态氧吧,60多年前还是一片贫瘠的沙漠。“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来,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深一脚浅一脚走进沙地,久久端详日复一日栽种的树木,颇为感慨:“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这份奇迹,是“三北人誓用白发换绿洲”的坚守,是“农民成为治沙专家、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的奉献,是“三北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传承。

从“相约”到“赴约”,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彰显了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初心如一,从冰封北国到烟雨江南,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北疆儿女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深情厚爱转化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在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上,展现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