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汲取制胜智慧

从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汲取制胜智慧

引言

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国家之魂。在中华文明开拓进取的历史长河里,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耀眼璀璨,积淀着中华文明开拓发展的辉煌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浓缩着中国人民勇于创造的高超智慧,具有极高的文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制胜未来战争能力。

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军事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展现了中国兵学文化的生机与魅力,既是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又是提升我军软实力建设效益的重要突破口和生长点,为助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感悟胜战之道提供了丰厚滋养。

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根本途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的文化根脉,是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支撑。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基本观点,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华,借鉴当今世界军事理论优秀成果,处处彰显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彰显着当代军事文明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长远之策。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对历史的尊重和继承。对于一支军队的发展来说,文化土壤能够提供思想智慧、供给精神养分,具有铸魂育人、涵养武德的重要功能。从制敌谋略到治军思维,再到崇仁尚义的战争观,以及充盈其间的爱国忧民之情怀、舍身报国之担当、忠肝义胆之气概、勇猛无畏之血性、昂扬豪迈之精神,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凝聚着穿越历史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念、思维范式、认知模式、行为规范等,为强军制胜提供了丰沃文化土壤。

提升中国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一流军队不仅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来支撑,更要有一流的军事文化来塑造。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文化,体现着军队及社会对待军事的价值取向、观念意识和精神风尚,更深刻影响着民族和国家对于安全威胁的因应方式。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蕴含着诸如仁者无敌、得道多助、刚柔相济、合纵连横、柔弱胜刚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等伐谋伐交伐兵的思想,至今仍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和长久不衰的魅力。这些对自身使命价值、战略战术、光荣传统、历史文化的忠诚和自信,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基石,为新时代我军培塑战略自信、文化自信、胜战自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兵学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思想内涵、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邃的价值体系。

蕴含着血脉相融的为民情怀。爱民保民是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最直接最鲜明的体现,在中国浩瀚如海的历史典籍中俯拾皆是。历史一再证明,正义之师只有充分发挥政治上的优势,赢得民众支持,同时配以军事斗争手段,才会无往而不胜。历朝历代军队的兴衰,无不演绎“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的历史轮回。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为正义事业而战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蕴含着纵横捭阖的战略视野。传统兵学的战略智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军事实践丰富经验教训的历史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最为精华的思想成果。“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文武并用,长久之术”,这些论述正是中华民族理性智慧特点的重要表现,对战争与和平、强国与强军、发展与安全、防御与进攻等作出系统论述,是我们今天进行军事战略创新首先需要加以继承弘扬的民族思想精华。

蕴含着尚智重谋的用兵韬略。谋略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最集中的表现领域是兵学。“智以为本,勇以为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诡道之术,“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的奇正之变,“甲以重固,兵以轻胜”的轻重之论等等,这些战略、战术和治军的经典,蕴含着奥妙无穷的斗争智慧和神奇计谋,成为运筹帷幄、驾驭战争、出奇制胜、决胜千里的不竭思想之源。

蕴含着文武兼施的治军经验。在“文”与“武”之间,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既强调教化先行,又注重严格执法。“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师克在和不在众”“上下一心,乃克有济”“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教戒为先,以治为胜”,这些论述蕴含着丰富的统军领兵经验,体现了亲善爱兵的治军方略、同甘共苦的优良品格、同仇敌忾的制胜之道,揭示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为新时代强军兴军提供了丰厚滋养。

蕴含着忠诚为本的传统武德。《孙膑兵法·将义篇》有言,“德者,兵之手也”。武德文化在特定情境中所决定的气质特征和行为取向,构成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精气神”的魂魄。这些优良品质和高尚品德诠释了军人报效国家的价值追求,闪耀着忠贞不渝的精神光芒,透射出视死如归的军人血性,塑造着一代代中国军人的精神品格,成为强军文化特有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标识。

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薪火相传、彰显活力的根本动因。我们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充分激发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更有力地推进强军制胜能力建设发展。

把住文化传承的根脉灵魂,使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不断迸发永续发展的勃勃生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军事文化中的优秀因子,需要我们总结承继,推动兵学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传统的根脉上生新芽、长新枝。贯通中华军事文化发展脉络,追根溯源、贯古通今,抓住文化发展基本走向,循络而成径,循脉而成势。挖掘深厚积淀的兵学文化底蕴,不断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塑造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振当代革命军人精气神。拓展中华军事文化内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使命任务需求,紧扣官兵思想变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为强军制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发挥兵学智慧的精髓要义,使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不断奏出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文化如水,只有洒向大地,才能滋根润节。传承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不能用昨天的笔画明天的圆,更不能坐而论道,关键是把准命脉,弘扬其中蕴含的精髓要义。在“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培育中,汲取武德养分,传承精神品格,弘扬爱国传统,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新时代战斗精神锻造中,昂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斗意志,淬砺“杀出一条血路”的军人血性,激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在新型官兵关系构建中,传承宽严相济、和师爱兵的治军方略,弘扬身先士卒、同甘共苦的优良品格,善用激心励气、攻无不克的制胜之道,赋予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新的时代理念、时代价值、时代精神,使之真正成为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文化沃土。

融入现代战争的时代要素,使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不断彰显经久不衰的磅礴力量。放眼当今世界,无论新军事革命如何汹涌澎湃,其带根本性的要素还是文化。要着眼抢占未来军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紧跟世界军事潮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战争前沿、科技前沿,运用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支撑、强化、塑造各种有形力量。要主动适应战争形态的演变,着力实现军事技术与军事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战争思维方式的形成和确立,推动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插上现代战争的翅膀,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着眼先进战斗力的发展方向,充分汲取传统兵学蕴含的战略智慧,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开放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战略视野,创新发展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