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北京交出增进民生福祉优异答卷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北京交出增进民生福祉优异答卷

1月24日,聚焦“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主题,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织密织牢15至30分钟“医疗服务圈”,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83个老旧小区改造,主动治理454项“每月一题”任务……过去的一年,从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到养老托幼、住房保障,北京交出民生实事优异答卷。

1月24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本报记者 程功摄

今年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

新建、改扩建35所学校,新增3.8万个中小学学位,有效缓解学位缺口,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扩大教师交流轮岗比例,4.2万余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基本形成;为1.2万余名小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2至3岁托班,213所幼儿园新增6039个托位;持续开展72所学校交通秩序监测和交通环境提升行动……2023年,教育领域民生实事“成绩单”亮眼。

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绍,2023年,本市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升级建设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建立首批18个市级培养基地;实施中考中招改革,畅通多样化录取途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乎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截至目前,本市共有282所幼儿园举办2至3岁托班,可提供托位9024个。今年,市教委将积极构建托幼一体化工作体系,支持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参加托育服务,依托优质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同时,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落实好“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市政府实事任务;推进市属高校精准会诊,实现分类支持、分类建设、差异化发展。

李奕表示,本市还将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做好中考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抓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基础教育全员实训成果,从政治素养、师德师风、育人能力三个维度一体化推进教师素养提升。

信息化赋能就医全流程

市卫健委主任刘俊彩介绍,2023年,本市推进医疗资源扩容,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朝阳医院东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开诊运行;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项目顺利推进,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36家儿科紧密医联体成员单位,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效应日益凸显。

居民15至30分钟“医疗服务圈”进一步织密织牢。目前,本市共有200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延时门诊和周末疫苗接种服务,全年延时服务惠及949.1万人次。

本市以信息化赋能就医全流程,优化升级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服务功能,270家医院实现统一平台挂号。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251家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12家互联网医院实现“线上问诊、快递送药”统一入口,互联网总诊疗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80%。

“聚焦‘一老一小’,本市构建了安全、有效、连续、便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刘俊彩说,本市进一步健全了婴幼儿照护体系,启动普惠托育服务试点,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98.7%。

今年,本市将加快健康北京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强化托育体系建设,补齐儿科短板,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改善医疗服务,加强“三医联动”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病历共享,推动全市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检验报告和医疗影像查询全覆盖,持续优化就医流程。

去年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

“去年本市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保持基本稳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清旺介绍,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8%。今年,本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实施新一轮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带动岗位不少于20万个。

“2024年北京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9.2万人,我们将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王清旺表示,本市人社部门将继续开展“访千企拓万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对离校后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安排就业服务专员提供“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兜牢就业底线。

今年,本市还将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全年促进4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打造“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站,织密“一刻钟就业服务圈”,满足群众多样化就业需求。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分层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王清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达118万人。今年,本市人社部门还将依托技工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资源,持续开展精准培训;扩大“新八级工”等特级技师评聘范围,试点开展首席技师评聘,着力打破高技能人才职业“天花板”。

全面布局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老有所养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介绍,2023年,本市出台了《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N”个配套政策。今年,本市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是抓好“1+N”系列政策的落地、落实、落细;在“兜底线”上下功夫,加强对城乡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的养老服务保障。

本市将全面布局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优化调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完善全面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024年,本市将新建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集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服务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等多功能于一体。本市还将新建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新增24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300个养老助餐点。

本市将构建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扩大普惠性、就近就便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同时,将支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主体采用多元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和产品。

推动89个城市更新重大项目

“城市更新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马綮鸿介绍,《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于去年3月1日开始实施,去年10月26日又印发并启动实施《北京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其中确定了89个重点区域重大项目。

工作方案明确了城市更新五大类12项24条具体工作任务。2023年,本市结合各区实际情况梳理出年度拟实施项目905项、示范项目154项,并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其中,以东城区皇城景山片区申请式退租和修复性修建、西城区白塔寺历史建筑保护修建、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团结新里”片区更新改造、海淀区中关村西区改造更新等项目为重点案例,统筹调度,破解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民生工程。马綮鸿介绍,2023年,全市实现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55个、完工183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99部、完工822部。全年共完成抗震加固2.4万平方米、节能保温530万平方米,更换上下水立管4.3万趟,建设楼栋单元出入口无障碍设施2863处,新建改建停车位1.5万个。

今年本市将对城市更新五大类12项制定一项一清单,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推进实施。对工作方案中的89个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将及时跟进,积极推动实施。同时,指导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项目库,主动谋划完整社区、精品街区、活力片区、站城融合等专题且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

13个共性问题将纳入“每月一题”

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孙舫透露,今年,13个问题将被纳入“每月一题”,“这些问题来自12345热线的数千万条民生数据。”

孙舫介绍,通过对2023年度市民诉求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聚焦高频、延续治理、攻坚克难和统筹兼顾的原则,今年选取13个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具体包括电动自行车充电设置建设、小区周边公共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重点群体就业质量、公园管理服务优化、文明养犬、餐饮油烟治理、旅行社管理、快递末端网点投递服务质量、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物业服务规范管理、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治理、医疗秩序管理。

市民正从“每月一题”的专项治理中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23年,纳入“每月一题”的18个问题完成454项任务,出台123项政策;第三方问卷调查显示,公众满意度为92.54%。同时,各类专项治理推动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比如,在加强民生保障方面,促进困难人员就业19.7万人,帮扶5.7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完成60处自建设供水住宅小区(社会单位)水源置换,惠及近10万市民;完成农村街坊道路建设311万平方米;新开、调整常规公交线路144条,新开通定制公交线路300余条。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