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集中华历代养生学之大成

《老老恒言》:集中华历代养生学之大成

中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其内容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风格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巨大的文化宝库无比清晰、极为生动地呈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生命生活、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基因。其中,《老老恒言》是清代长寿老人曹庭栋集中华历代养生学之大成、专门写给老年人的一部经典。现代文学家周作人读到此书赞不绝口,评价此书是“一部很好的老年的书”“所说多通达事理”,可作60寿礼,可助为人子女者尽孝。200多年光阴逝去,《老老恒言》证明了其是堪称独特、具有恒久价值的一部“恒言”。

曹庭栋及其“及人之老”宏愿

曹庭栋(1699—1785年)出生于江南望族之家,一生跨越康雍乾三朝。《老老恒言》多次出现“慈山参入”四字,“慈山”指的就是曹庭栋。从这两个字的来历,足见其人之积极乐观、潇洒旷达、事亲至孝。他46岁时,县里疏浚河道,将大量淤泥堆积在了他家东园的东北角,垒成了一座土山。他一开始不知如何是好,但经过琢磨,竟生出了奇思妙想。其时恰逢其母七十大寿,他便在山上种树栽花、建造亭台,不久整座山就一派生机盎然。他称这座山为“慈山”,供母亲赏玩,从此自号“慈山居士”。

曹庭栋博览群书,对经学、史学、医学、辞章、考据、琴学等无不涉猎。晚年醉心于著述,据说有30年不曾下楼,以致所坐木榻穿而复补。著有《易准》《孝经通释》《昏礼通考》《逸语》《琴学内篇》《产鹤亭诗集》《老老恒言》等,编出《宋百家诗存》,其中多部被收入《四库全书》。同代文学家袁枚爱其晚年佳句,称赏其诗“专主性情”,他写信道谢说:“老人生平苦心,被君一语道破。”

《老老恒言》确立了曹庭栋养生家的地位,体现了他“自老其老”的用心与“及人之老”的宏愿。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得过一种叫做“童子痨”的病,因此读书时特别留意养生之道。74岁时他大病一场,病中将编撰此书作为消遣。他随事随物留心体察,对养生方面的臆测之见、前人之说以及听闻所得认真斟酌,只从起居饮食的琐细平凡之处搜求,再加以记录,同时循而行之、亲身验证。大概一年后,精力才渐渐恢复。他由此得出结论,大抵病后想要复原,少年以日计,中年以月计,到老年就要以年计了;急切是没有用的,并无速效之妙术。由于这番经历,他想到了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名言,并加以发展。他主张,老年人要“自知其老、自老其老”。他将原来的笔记分门别类、整理成书,在他看来,就是“及人之老”了。他憧憬,所有的老年人读到这部书,都能获得康宁之福,因而好像不知道自己已经老了,得能悠游盛世、安享晚年,从而“同为太平安乐之寿民”。《老老恒言》正是以此得名。

《老老恒言》之全、细、实、美

曹庭栋以学问家、文学家而写就《老老恒言》,使得这部书既呈现出一种鲜明的治学风格,也散发出浓郁的文学气息。这二者的交融造就了此书全、细、实、美的显著特色。

全,就是全面、整合。所谓全面,就是全书在材料上搜求极广,在内容上涉及老年养生的方方面面,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全书引用的书目涉及经、史、子、集共307种。书分为5卷,每卷又分为若干类别,以卷一为例,就分为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昼卧、夜坐等8个类别。甚至,把袜子也作为一个类别,倡导老年人要穿宽大的袜子。所谓整合,就是整合各种适用的老年养生办法,以产生整体效应。这部书谈到了精神养生、社交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雅趣养生、沐浴养生、导引养生、药物养生等诸多方面,其用意正在于此。

细,就是细致、细节。全书对老年养生的各个方面都作了细致的规定。比如,老年人在大风、大雨、大寒、大热之天不要出门;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之时,则可以拄着手杖,到户外安闲自在地散步,以尽情疏解沉郁的心情。关于细节,强调老年养生要对之详加注意,因为老年人即使一物不周,也会感到不适。比如,被太阳晒热的石头不可坐,坐了恐怕会得臀疮;酒后不要喝茶,酒后喝茶恐怕会在脾里形成酒积;耳朵受冻不要用火烤,烤了后就会生冻疮;等等。

实,就是不务空言、力求实证。全书以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讨论老年养生,赞同养生“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起居寝食之间尔”。比如批判方术家延年益寿之丹药,明确指出,服用这类丹药不仅无效,而且会得暴病。同时主张,养生不是为了长生而是为了久生,老年人只应当谨慎地守住剩余的生命之火,不要置于风中快速地燃完就可以了。不仅如此,在老年养生上,曹庭栋还力倡“以身自体验”的实证精神。比如,书中提到,他亲自试过一些治牙齿上火的擦洗方,也试了很长时间,但都没有效果。

美,就是体验诗性化、人生艺术化。曹庭栋极注重将养生体验诗性化,因而,《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其中一则则俱是韵味隽永、读来口舌生香的美文。比如讲曝背养阳之法:“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过午阴气渐长,日光减暖,久坐非宜。”进而,他还倡导人生的艺术化。比如倡导展玩书画,“谛审其佳妙,到心领神会处,尽有默然自得之趣味在”。诚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老老恒言》论“善养”

《老老恒言》全书围绕“善养”二字而展现出不同层次、展开为各个细部,其精髓要义可以概括为这二字。《老老恒言》论“善养”,居于最高层次、统率其全部论述的则是如下这句话:“养生之道,惟贵自然,不可纤毫着意,知此思过半矣!”为叙述之便,不妨将《老老恒言》所论分为养心、养身两方面。而实质上,这两方面很难截然分开,养身总是兼及养心,养心本就统摄养身。

养心,指代养生中偏于精神性的方面。书中还有“养静”“养神”“养性”“养天和”等用语,这里对“养心”持宽泛的理解,把这些用语统归其下。曹庭栋主张,养生首务是养静,静时戒动,动而不妄动也是静。可见,养静就是养心,养心之要又在于养静。比如,全书将“安寝”作为一类置于其首,开篇就指出,睡眠变少是老年人大患。在解决睡眠障碍上,道就是养心、养静,心能清静,自然安眠。然而,心最难把捉,须有睡眠之术,术有操纵二法。操法,比如将意念集中灌注于头顶,默数鼻子呼吸的次数,返观下丹田之类,使心神有一个安放之处,不会纷驰,这才有可能入眠;纵法,就是任心遨游于幽渺无迹之地,也可以渐入睡意蒙眬之境。最忌讳的是,心里越想睡着,却越难睡着。把睡眠忘掉,用操纵二法,均能通往睡乡之路。书里也提及“养神之道”,且立且行、且行且立、闲暇自如的散步可以养神。关于养性,提到“琴能养性”(但会磨损指甲),提出以“耐”字对治老年人易于急躁的毛病,这样血气不妄动、神色也平和,有助于调养身体也能养性。关于养天和,比如主张在大风、大雨、大寒、大热之天,在家中密室静养以养天和。

养身,指代养生中偏于物质性的方面。书中关于盥洗、导引、衣、床等方面的论述均可归于其下。这方面还可包括“养阳”“养阴”“养脾胃”。其中,关于养阳、养阴,比如提到老年人应当在午时稍微休息以养阳,在子时熟睡以养阴。关于养脾胃,曹庭栋认为这于老年人极为切要。从“以方药治未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以及“粥能益人,老年尤宜”的观点出发,他以卷五一整卷专题谈粥。强调煮粥择米第一、择水第二、火候第三、食候第四。比如,关于食候,从调养身体的角度,粥应空腹食用,或作为晚餐,但晚餐喝粥后就不要再吃别的食物了。进而分上品、中品、下品详论100个粥方的功效、材料及制法。比如,上品第一种是莲肉粥,指出,其功效是补中强志,兼养神、益脾、固精、除百疾。材料及制法上,莲子的皮和心要去掉;以鲜莲肉煮粥效果更佳,干的莲子如果经火烘烤,肉质僵硬,无法煮烂,不过,或许也可磨成粉加入;湘莲皮薄肉实,胜于建莲。在卷五的最后,曹庭栋主张,老年人在食养材料的选择上要以功效平和而不是以峻猛为原则,无论是治病还是调养都要谨慎,并且不能一概而论。

曹庭栋于古稀之年,以学问家的功力、养生家的姿态、文学家的手笔,紧紧围绕老年人如何善养问题,研究、实践、创作。所著《老老恒言》高度自觉地以道驭术、以术见道,凝聚“自老其老”的精神与智慧,堪称一部老年养生经典。这部书彰显的不仅仅是切近简易的养生境界、刚健达观的修养境界,更是一种圆融无碍的哲学境界。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