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史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与建议

QQ截图20240319101100

史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点此查看精编观点

点此查看学习课件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第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第三,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第五,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第六,协同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十年来,北京市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逐年下降;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实现5300余项专利开放许可数据共享;中关村企业已在津冀设立超万家分支机构;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中央企业已在雄安新区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上百家;多所学校、多家医院在雄安设立新校区和新院区。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交通路网越来越密集,“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不断加速,大大便利了人们的通勤和往来。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项目建成通车后,从雄安新区出发,将实现30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到达丽泽金融商务区。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

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水质发生历史性变化;京津冀治理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三地大力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同步治理机动车污染,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大气治理成效显著。

京津冀三地人均基本公共服务预算支出差距相对缩小;三地开展中小学校、职业院校和高校对接协作;三地多家医疗机构对几十项临床检验结果实现互认。

二、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

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

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有更大提升空间,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比如,北京的创新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天津的工业基础和开放条件未能转化为城市竞争新优势,河北的沿海区位优势未能转化为高水平开放的发展优势。

第一个建议,京津冀三地应以新技术应用场景为抓手,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打破三地产业协作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的异地流动和重组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第二个建议,京津冀三地根据主体功能区优化产业布局。京津冀地区有山区、平原和沿海地区,我们应该发挥不同地区优势,加快产业发展。要加强天津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京津双城拉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发展。

第三个建议,增强市场机制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京津冀三地要探索大气污染损害的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调控机制,以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形成绿色生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

第四个建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十年来,虽然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教育、交通、公共卫生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要避免生产生活要素过度集中,无论人们身处北京、天津还是河北,发展机会都要基本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