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路径探析

中国理论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路径探析

摘要: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1]。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本文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绿色转型,以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列举了相关的实践案例,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成效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列论述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为我国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路径提供建议参考。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旧产业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差异化路径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日益凸显其时代价值与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下团组,来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新质生产力”是他谈到的关键词。他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十二个字正是总书记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的重要方法论[3]。这一系列论述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工作路径。

一、新旧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新旧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它旨在通过创新驱动和先进技术应用,打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壁垒,促使两者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新兴领域大多孕育脱胎于传统领域,但其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不同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当前的时代发展阶段和科技创新背景下,着力培育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即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

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新旧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石。以工业4.0、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产业的面貌。如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许多传统制造企业成功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更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培育,是我国新旧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策略。政府层面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等,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采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资与扶持,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借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例如,我国钢铁行业在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下,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发展高端钢材产品,同时推动钢企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延伸,实现产业链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升级。

跨界融合成为新旧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以互联网+、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出大量新兴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这种跨界的深度融合不仅极大拓宽了产业边界,也为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实践中,阿里巴巴提出的“新制造”战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阿里巴巴通过整合电商平台数据资源,与众多传统制造企业合作,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帮助传统制造业实现按需定制、柔性生产,既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又推动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新旧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改造或者产业升级,而是涵盖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市场机制、跨界融合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更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挖掘和发挥好我国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兼顾经济与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潮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兼顾近景经济收益与远景环保责任的发展观。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5]。

绿色转型是实现新质生产力与环保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这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倡导和实施绿色生产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向低碳、高效、环保的方向转型。例如,我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大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也有助于带动新能源产业链的兴起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应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生态环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例如,通过构建绿色交通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不仅能有效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的污染排放,还能刺激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迅速成长。

循环经济与绿色产业链建设也是兼顾经济与环保的有效途径。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小化浪费,从而在源头上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例如,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电子垃圾处理难题,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是推动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通过立法、规划、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企业和市场行为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通过碳交易、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市场化工具,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激励。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觉承担起环保责任,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链为载体,以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为保障,构建起既能实现短期经济增长又能确保长期环境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化路径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各个地区由于地理、资源、人口、技术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基础。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实施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

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掘并发挥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如内蒙古自治区可凭借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东部沿海地区可通过对接国际先进技术和市场,聚焦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质生产力集中的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基于产业基础的差异,各地应有针对性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比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可借助原有工业基础,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西南地区可以借助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科技、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绿色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结合地方科研条件和人才储备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科技创新策略。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创新中心,应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集聚;中西部地区可依托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特色产业技术研发,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培养适合本土需求的新质生产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如江浙地区的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实现农村产业的现代化转型;西北地区通过发展节水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既要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关注各地的独特性,努力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找到最适宜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各地发展潜力,推动我国整体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绿色转型为主线,区域协同发展为格局的主要特点。这一思想体系不仅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而且通过政策引导、体制创新、资源配置等方式,有力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推动体制机制变革,以改革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形成并发展先进程度跃迁的新质生产力,以更高的发展效率和效能持续升级产业体系,从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打造发展新优势[6]。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以“新”主导,以“质”为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大地将汇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洪流。

作者简介李戈,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宣传高级经理。) 

参考文献:

[1]《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新华网2023年9月10日,链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2023-09/10/c_1129855743.htm。

[2]《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公开课”》,《人民日报》客户端2024年3月7日,链接: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24/n1/2024/0307/c458561-40190594.html。

[3]《热解读|在江苏团,总书记给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方法论”》,央视网2024年3月6日,链接:https://news.cctv.com/2024/03/06/ARTIbVrjPGvK1bLBXHP6lfLs240306.shtml。

[4]王羽:《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2024年1月17日。

[5]《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与实践》,《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2024年2月3日。

[6]《新华述评: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之二》,新华社2023年9月20日。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