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一组白色“天”字形厂房格外醒目,这里是吉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航天信息产业园,“吉林一号”卫星便诞生于此。
翻开长春新区高新区地图,长光卫星旁,一侧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试基地,另一侧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试基地。长春新区用好域内科教优势,着力打造创新联盟。
2023年,长春新区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企业主要聚集在光电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华景斌介绍,为依托卫星制造优势,进一步发展信息应用产业,长春新区推出一批惠企政策、招商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对接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构建航天信息产业集群。”华景斌说。
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吉林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吉林省持续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驱动老工业基地向“新”升级。近3年,吉林全省累计投入3.58亿元,实施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智能制造等17个重大科技专项,全力争取在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率先突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
近年来,吉林省加速推动现代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新时代老工业基地发展:一汽—大众大型乘用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一汽四环先进过程控制等4个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一汽繁荣5G全连接工厂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未来3年,吉林计划围绕汽车、医药、装备、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领域,重点支持300个以上“智转数改”示范项目,力争建成1至2家“灯塔工厂”、1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00个省级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
下一步,吉林省提出,针对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等问题,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