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新画卷” 擦亮“扬州麦客”新品牌

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新画卷” 擦亮“扬州麦客”新品牌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最热词汇。乡间地头,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各色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新画卷”。最近,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62岁的“麦客书记”周必胜也坐不住了,盘算着订购3台无人驾驶收割机、3台无人插秧机,用“新农具”干“新农活”。

周必胜是氾水镇宋埠村人,曾在部队当了5年驾驶员、汽车维修技师。1986年退伍后,凡是出了故障的村里柴油机、拖拉机、稻麦收割机,找到周必胜定能“手到病除”。镇上的稻麦收割机多了,本地一周时间收割完后,基本都撂了荒。于是,周必胜召集周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机手,组建了氾水镇庆丰农机合作社,带领大家转战东北三省、四川、河南、湖北等20多个地方跨区作业,通过时间差“赚外快”。

正如周必胜的名字一样,跟着他,合作社的每次战略调整,都像打了胜仗。10多年来,庆丰农机合作社党支部吸收培养发展了42名党员,党员总数达到48名。凡是党员农机手的收割机上,都插着一面鲜红的党旗。他们一路跨区作业,一路做好事,让“共产党员·扬州麦客”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品牌。周必胜因此获评江苏省劳模,还光荣当选省党代表。

这些年来,庆丰合作社从8台收割机起家,如今注册会员186名,拥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烘干机、飞防植保无人机等大型机具近200台(套)。从跨区作业到机器维保、农机改良、植保服务、农机培训,合作社的产业越来越多。合作社全年跨区作业总行程超过100万公里,作业面积每年平均70万亩,累计作业收入5000多万元。

最近几年,合作社不仅有了青年面孔,还出现了10多个“父业子承”的新农机手。年轻人操控无人机施肥洒药,一学就会。61岁成加付的儿子是个大专生,如今也成了合作社的骨干。上阵父子兵,父子俩配合默契,一年能挣50万元,家里有了两台大型收割机、两部卡车,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插秧机,买回来谁来驾驭?机器取代人工,农机手闲着没事怎么办?起初大家心里都没底,去年年底,扬州市宝应县总工会在庆丰农机合作社组建周必胜大师工作室,为其搭建培养年轻人的平台,同时县总工会还为合作社农机手免费学技能、免费提升学历提供政策帮助。

“周必胜的忧与喜,也是‘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的喜与忧”,宝应县兴村助力团团长、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苗建国说,氾水“麦客”从当年“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跨区作业,合作社从“兴机富民”特色产业到“红色麦客”品牌塑造,如今正引领社员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培养“新农人”“新把式”,靠“新质生产力”擦亮“共产党员·扬州麦客”的新品牌。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