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生动实践地打卡行活动在大运河博物馆报告厅全面开启!
同时,为期两个半月,线上线下受众近300万人次的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七进”系列巡讲在大运河博物馆完美收官。
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社科院(市委讲师团)、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等单位领导出席,首都17所高校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 “青春走基层”实践基地代表等近三百人参加启动仪式。
“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七进”系列巡讲圆满收官
“生动实践面对面”——首都高校学生体验新时代首都发展项目,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先进人物面对面”“生动实践地打卡行”“大学生理‘响’轻骑兵走基层”等重要活动,推动引领高校学子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不同行业的六位先进人物依次登台,用平实的语言和百姓的视角,讲述自己立足岗位的本心、为民服务的初心和赓续奋斗的决心。
北京公交集团103路驾驶员何少花真情讲述她自学方言让异乡乘客感受真情服务,心里装着群众,“把乘客当亲人”的感人故事。
面对西方某大国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卡脖子”的艰难处境,北京博大经开建设有限公司职工刘飞然和同事们不怕辛苦和劳累,在办公室支床,誓要冲破封锁,为我国的光刻机生产保驾护航。
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罗洋洋动情讲述了房山人民群众遭遇特大暴雨时,蓝天救援队向险而行,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感人事迹。
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医生潘守东在病人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的时候,始终守护在他们身边,为病人的生命安全、牢牢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80后青年女厨师高朗将自己精益求精的厨艺和满心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老字号守正创新的工作中去,让自己享受到工作快乐的同时,更让大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为传播推广大运河文化,在几十所大中小学担任课外辅导员,讲述运河历史,教授运河号子,用声音留住运河记忆。
他们,以榜样之光,照亮广大青年前进之路。
这场报告会,不仅标志着“信仰行”生动实践地打卡行全面启动,也代表着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七进”系列巡讲圆满收官。
他们在宣讲台上讲述动人的故事,也在宣讲途中奉献爱心
从3月25日开始,历时两个半月的时间,40名百姓宣讲员先后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村)”、“进企业”、“进博物馆”、“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标志地等“七进”巡讲活动,共计组织近50场宣讲活动(具体报道 可点击2024“强国复兴有我”专题 跳转相关页面),线上线下受众300多万人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央视频、北京电视台等中央市属媒体集中报道45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见行见效。
“信仰行”生动实践地打卡行全面启动
活动现场,与会领导为“青春走基层”实践基地授牌,通过建好用好实践基地,跟随榜样人物一起走基层,引领广大师生深切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际同志、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同志为14所“信仰行”签约高校授旗,号召广大青年在行走中感受新时代伟大变革,切身体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在飘扬的旗帜中,同学们高喊“‘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的口号,昂首阔步、共同出发,开启了探访城市副中心文化之旅,也正式开启广大学子深入体验新时代首都发展、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旅。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同学们低头遨游书海,抬头揽尽四季,一种“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文化阅读体验油然而生。中央民族大学22级学生翟成鹏感叹道:“这里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对科技的创新应用,让我们能够拥有阅读的新体验,体会思想的新碰撞,这也引导着我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坚持创新的观点、方法,同时要同实践结合起来。”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广大学子在这里欣赏各式各样的展览展陈,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大运河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李雪妍感叹道,“有幸参观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千年运河的脉动。我们青年人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为运河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贡献青春力量!”。
在北京艺术中心,葡萄园式的音乐厅、法国浪漫派管风琴和随处可见的现代雕塑,满满的艺术氛围给高校学子们带来极致美的享受。北京联合大学2023级研究生杜晓怡表示,通过生动实践地打卡行,我不断感受着北京的变化发展,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北京的更好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全面提档升级,六所新增高校作为“新鲜血液”加入“信仰行”,与首批8所高校合力将“京”彩力量传递与绽放,凝聚更磅礴的青春力量,谱写更华美的时代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