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的引言开篇用了“幽灵”一词,是不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有意为之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幽灵”这个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一层含义,在共产主义诞生之初,“幽灵”是欧洲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蔑称,说明了共产党在当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第二个含义,当时的人们认为“幽灵”是很轻很小的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幽灵”一词指出共产主义在诞生之初的力量还不大。第三个含义,“幽灵”说明共产主义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无处不在。
接下来看正文的四章内容。《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这一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无产阶级为什么要革命?《宣言》第一章第一段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宣言》第一章第二段指出,“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在奴隶社会中,自由民是除奴隶外的所有居民阶层,他们在经济上具有独立性,在政治上享有不同程度的权利及人身自由;奴隶是一种没有自由、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阶层,他们通常通过战争、债务等方式被卖为奴隶,进行艰苦的劳动。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平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会阶层。贵族拥有土地和财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而平民则主要是指没有土地和财富的普通民众,他们往往受到贵族的剥削和压迫。
在封建社会中,领主和农奴描述了另一种社会关系。领主拥有土地,而农奴则是生活在领地上的农民,他们没有自由,需要为领主劳动,并可能遭受各种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行会师傅和帮工反映了早期的手工业和商业中的社会关系。行会师傅拥有技术和资本,而帮工则是他们的雇员,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宣言》第一章第二段,揭示了历史上不同社会阶段的阶级关系和矛盾,以及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冲突。这些斗争往往围绕着权力、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展开,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这一章是《宣言》的重点,讲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理论和纲领。
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宣言》第二章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党的十九报告指出,“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以说,诞生于170多年前的《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
《宣言》第二章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这句说明了,我们要和反动派作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一个消灭了阶级对抗和阶级压迫的新社会。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宣言》刚发表时,欧洲充斥着许多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理论,比如,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等。这些伪社会主义迷惑了很多人。《宣言》第三章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伪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伪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历史条件,指出了其理论要害、社会根源、阶级实质和最终被淘汰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
为什么我们要对当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如果没有思想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没有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各项事业建设都无从谈起。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一章论述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宣言》第四章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可以说,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如何具体地进行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思想,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芒。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可以说,这三大法宝都源自《宣言》。
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所以,我们说《共产党宣言》的意义巨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