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剧家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剧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北京戏剧界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以下简称“两个优势”),以“做人的工作”为核心,挖掘戏剧艺术的育人价值,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媒体宣传、实践活动,团结引领广大戏剧工作者自觉砥砺从艺初心,坚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团结带领首都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担当作为,以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发挥“两个优势”,重点在品牌塑造上做文章。品牌塑造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的有力抓手,是团结引领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实践平台。北京剧协坚守传承老品牌,探索开拓新方向,持续擦亮特色品牌,紧跟时代,服务创作,持续提升戏剧活动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擦亮青年戏剧品牌。青年是戏剧事业的未来。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名校云集、人才济济,是吸引、培养戏剧人才的重要阵地。北京剧协着力培养扶持青年戏剧人才,创办于2000年的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为全国追求戏剧梦想的大学生搭建交流平台。迄今为止,已推荐320多部优秀剧目在京参加展演,现场观众近20万人次。创办于2008年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帮助一大批优秀青年戏剧人走向更广阔的艺术天地,成为当代中国戏剧舞台的生力军,累计推出中外青年戏剧家的作品542部。
创新国际交流品牌。为助推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北京剧协积极创新国际交流品牌,走在行业前沿,引领专业发展。创办于2018年的“北京影偶艺术周”致力于推动皮影木偶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和交流。国内外艺术家共同探讨国际影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累计上演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252部优秀影偶剧目。2024年,作为世界上首个围绕高清舞台艺术影像举办的国际性行业活动,“影像周”活动以演讲对话形式,通过多个国家戏剧工作者的探讨互动,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戏剧专业领域的交流互鉴;以展演放映方式,通过20场影像打破戏剧信息传播壁垒,为近4000名观众带来世界优秀经典戏剧作品,为“大戏看北京”“演艺之都”建设贡献戏剧力量,助力北京文艺“走出去”和世界优秀文艺作品“请进来”。
引领题材向上向善
发挥“两个优势”,根本在引领作品创作上求突破。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近年来,北京剧协将“做人的工作”与推动优秀戏剧创作相贯通,以创作为抓手,引领创作方向。既重视强基培元,实施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励扶持计划,为优秀戏剧创作提供扶持机制,又重视潜心耕耘,相继创作《喜相逢》《寻味》《星鱼》等优秀作品,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立传、为交流增彩。
在反映“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的舞台剧《喜相逢》创作中,北京剧协组织创作团队深扎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开展座谈交流、走访专访、感悟体验等方式,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挖掘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居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运用戏剧语言多角度地展示回天地区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专家这样评论:“一幅幅充满烟火气、接地气的生活画卷,自然流淌出的一首人民群众心中的赞歌。”该剧一经上演,就相继入选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七届原创话剧邀请展、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剧目等,成为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作品。
在纪念“九二共识”提出30周年之际,北京剧协坚持聚焦创作深度,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反映时代特征,组织两岸艺术家共同策划创作反映两岸主题的话剧《寻味》,该剧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和舞台表达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普遍赞誉,被誉为“一出能够留得下来、传得下去、具有品牌意义与保留价值的剧目”。北京剧协积极拓展创作局面,关注国际交往,促进戏剧交流合作。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特邀法国团队创排由著名作家周晓枫创作的小说《星鱼》改编的影偶剧,生动描摹新时代国际交往新面貌。
人才培养走深走实
发挥“两个优势”,关键在团结保障上出成效。随着文化环境、消费业态、创作格局的深刻变化,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以下简称“文艺两新”)已成为新时代文化艺术领域的生力军。北京剧协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畅通对“文艺两新”的吸纳渠道,修订会员入会细则,调整入会门槛,吸引戏剧界“文艺两新”人才成为北京剧协会员。加强对“文艺两新”的服务保障,解决从业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合法权益保护等涉及业务生存发展的问题;积极开展“文艺维权”线上咨询服务,打通服务联络“文艺两新”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为“文艺两新”成长成才搭建有效平台。在采风创作、教育培训、展览展出、评奖推优、对外交流等方面,为“文艺两新”提供更多的机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文艺两新”,北京剧协创办北京新文艺团体优秀戏剧展演活动,至2019年共资助小剧场剧目89部,2024年活动升级为“北京新戏剧展演”,进一步引导助推“文艺两新”戏剧创作的繁荣发展。2020年,北京剧协成立北京戏剧家协会新文艺组织工作委员会,20余家有代表性的新文艺组织被吸收进入工作委员会,让“文艺两新”有了家的温暖。
(作者简介:金蕊,北京戏剧家协会干部;储勇,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经济编辑部编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