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圈出幸福半径

“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圈出幸福半径

今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启动“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旨在为辖区内企业群众提供均等、多元、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没烦恼”。依托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就业服务站点,以站点为圆心,在“一刻钟”半径内,广泛摸查劳动力数据、采集就业岗位、发布就业资讯、开展供需匹配、实施就业援助和培训指导。

稳就业,不仅意味着一个岗位就有一份收入,更意味着生活的改善、家庭的希望。这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内需增加,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而公共就业服务作为保障性、兜底性工作,责任重大。随着北京市西城区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以来,据了解,西城区在15个街道、263个社区实现了就业服务站点全覆盖,各级公共服务机构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87场次,提供岗位3.9万个,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12万人次,帮扶1.2万余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在方便群众就业上出真举措、硬实招,抓早、抓细、抓深就业服务,圈出幸福半径。

突出重点,迈好服务“最先一公里”。稳定和扩大就业,需要不断拓宽就业新渠道。从设置专门的就业服务专员,了解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家庭情况、就业目标等情况,到邀请50名“陶然小哥”参与“快一拍”活动,收集工作岗位信息等,都旨在以便捷化、精准化、多元化为导向,积极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探索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深挖就业“蓄水池”,织密织牢了一张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全纵深的就业服务网,全力促进市场供需匹配。

突破难点,走好服务“中间一公里”。民生大服务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为消除求职者缺技术,用人单位培训成本高,两者之间产生的“隔膜”,探索建立了“共享就业实训基地”,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场地,定期邀请辖区的优质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指导师开展专业职业指导与测评、入职模拟课堂等实训课程,降低企业岗前面试和培训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以岗设课、以训选人的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培训的就业导向。将服务触角“广延伸”,增加就业的均衡性、可及性。

找准盲点,跑完服务“最后一公里”。就业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之一。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城市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必须进一步激发市场吸纳就业活力,着力拓展新的就业空间,如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既让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又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素质;如多部门联动,开展好送信息、送服务、送保障等措施,建立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推动就业形势持续好转。

民生底色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为民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圈出幸福半径,只要营造关心、支持、促进就业工作和服务就业的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尽责、市场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统一的良好局面,定能真正让更多的劳动者共享劳动的幸福,让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