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承认和面对孩子暂时的平庸

要学会承认和面对孩子暂时的平庸

“学习”一词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针对在校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狭义的应用情境,指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主要指向对学校开设课程为主体目标对象的学业掌握程度。“学习困难”大概率会导致“成绩差”,而“成绩差”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学习困难”,二者之间存在因果与关联,需要具体分析、区别论证。

我们说一个在校学生“学习成绩差”,通常直观表现为课堂学习状态低迷、反应迟钝、参与度不高,各学科作业质量及学业检测结果薄弱落后。出现这些问题,学生自身多有以下问题:首先是知识基础。前期知识学习和积累不足,新旧衔接上存在困难,积重难返。没走好就想着跑,基础不牢固,持续跟进乏力。其次是方法习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入门路径,不善于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眉毛胡子一把抓。以熬夜耗时“加量加价”自我感动,课上疲惫懈怠而恶性循环。关注答案结果而忽视思路和方法,不能较好地落实教师学习要求等。第三是兴趣投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业不用心,敷衍拖延,磨蹭应付,得过且过。缺乏激情,不愿意参加合作学习活动。家长需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状态,找到问题所在,以便能及时矫正。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因素就是生理基础——智力水平,表现为认知、思维、语言、记忆、观察、计算、律动、创造及应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素养。当学生出现这种“学习困难”问题,需要进行专业诊断。其中“实”症部分,可能由特定遗传基因突变引起大脑功能异常,如自闭症谱系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矫正。再如某些神经发育障碍会导致大脑信息处理、整合和传递能力受阻,引发认知、行为和社交技能缺陷,需要寻求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综合性的评估和治疗方案,以期逐步改善、最大限度减少障碍带来的影响。其中部分“虚”症,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焦虑等,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这些看似相对轻微的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可由专业医疗机构采取行为疗法等配合药物来缓解症状,帮助孩子减少对日常学习及生活的影响。

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有其主观与客观的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在,一个孩子的成绩可能会随多种因素异动而呈现动态变化、阶段性起伏。学习是一个长线的赛道,其间充满各种变数与潜在可能,比爆发力也考耐力,既看过程也看结果。早慧卓异与大器晚成并存,也不乏“黑马”忽现异军突起。我们要学会承认和面对部分孩子的成绩可能一时或者较长时段内的平庸乃至弱势,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对方法、补短扬长,最终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积极阳光、本领过硬的国之栋梁。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