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明确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布局、总思路。
第一,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即要把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其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指的是我们的思想、行动、政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要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人民衷心拥护”指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勇于自我革命”指的是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指的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全面打压、遏制,我们要从各个方面经得起考验,冲出包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朝气蓬勃”指的是我们的党组织、党员要充满活力。此外,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提高领导水平,打造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建设要围绕这一主线来进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也是我们党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的根本条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切实提高政治能力和执政本领,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厚植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第三,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布局。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思想建设为根基,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五加二”总体布局。其中,特别增加了纪律建设,因为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与理想信念并重的确保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强调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朝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前进。
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破解党建难题
(一)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质量
根据党的建设以及党章的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质量。科学化的核心在于遵循规律,对党建工作而言,最基本的就是尊重政党的发展规律。政党的发展规律所揭示的正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普遍真理。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要想赢得人心就必须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呼声,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也就是说,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也是我们执政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必须牢记,政党的发展始终与群众的命运紧密相连,政党的强大必然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
此外,科学化还代表着我们各级党组织在所属行业、领域、单位中,必须遵循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和管理规律。党建工作应顺应这些规律,确保与之相协调,同时应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这也是科学化的本质要求。比如,机关党建的核心在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机关党组织也肩负着业务职责,无论是司法部门、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都应深刻理解各自业务的发展规律。要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首先是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确保其在党组织及其所在单位的各项具体活动中得到准确体现和有效执行。在此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上下一般粗”、懒汉思想和形式主义等问题,避免机械照搬、层层复制的做法。其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党组织所在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我们必须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即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再次,党建工作的核心在于培养人才。我们开展党建工作的关注点一定是人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以及工作态度是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人的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工作能力是否有所增强。我们还应关注单位内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那些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使命感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这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是我们党建工作的目标所在。最后,从企业党建工作的微观层面上讲,我们必须确保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以增强其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的吸引力。党建工作能否赢得年轻人的青睐,能否在执行中让党员感到满意,成为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关注是否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有所创新和彰显特色,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精髓所在。
(二)推进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第一,提高党建工作的系统化水平。何谓系统化水平?党建工作作为众多工作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与其他子系统是否协调一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量并非由长板决定,而是由短板决定的。即便其他业务发展得再好,若党建工作出现问题,那么整体工作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系统化的理论和观念对党建工作进行梳理,确保其与党组织所在单位的其他管理、业务系统相互配套、一体化发展。此外,众多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效也直接关系到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这些职能部门是否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避免各自为政、增加基层工作压力,甚至催生形式主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于党建工作的系统化,我们应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推进党建工作与党组织所在单位的其他系统相协调;二是推进党建工作实现多模块的协同作战。
第二,提高党建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水平。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强调党建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确立制度、规范流程、制定标准,决不可仅有制度而忽视流程。中央已经在这方面树立了典范,从党员管理、支部条例,到基层党组织的各个方面,均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涵盖宣传、组织、干部管理等各类事务。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关注每一项标准、流程是否足够具体,而对于不涉及保密的工作内容,可以考虑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提高党建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思维模式,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党建工作进行精心策划、实施过程控制,严格落实工作结果的质量管控。
第四,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当前,全人类社会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席卷一切。特别是在无人技术领域,我们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在坚持传统线下活动的同时,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吸引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
第五,提高党建工作的长效化、人性化水平。我们要实现党建工作的长效化,一是必须确保党建工作具有实际效用;二是对行之有效的做法,要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甚至打造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三是必须建立健全总结改进机制,以及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推动党建工作的长效化。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福祉放在心上,其中着力构建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正是体现党建工作人性化的重要内容。
(三)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1.五个创新重点
第一,积极探索创新受欢迎、有活力的党建工作模式。党建工
作的不断深化,不仅能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能显著提高所在单位的业务水平。在面对重点和难点任务时,我们要积极组织成立党员攻坚队、突击队等先锋岗位,将重点、难点转化为党建工作创新的突破口。
第二,积极运用管理手段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管理手段在分析、过程控制以及注重结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实践证明,一些单位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来加强党建工作是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的。此外,将党建工作的相关活动视为项目进行管理,以及运用积分制等方式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进行激励,或者考察与发展党员,都是创新实践的例证。也就是说,项目管理、积分管理等多种管理手段,均可以应用于党建工作创新之中。
第三,积极针对党员群众的心理诉求进行党建工作创新。在做好思想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心理引导和疏导工作至关重要。在党的活动和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致力于确保党员群众的身心健康,激发他们的正能量。运用心理学方法开展党建活动,并使之与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紧密结合,与工会活动等内容相融合,有利于打造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党建工作氛围。
第四,积极思考并切实推进党建工作的联建共建。联建共建的重点是要实现资源共享、注重优势互补、追求双赢多赢、确保形式和内容能够切实落地。此外,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党建资源,推动业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五,积极开发党员群众的社会价值,增强其光荣感与获得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党员群众能够深刻感悟人生价值并取得一定进步,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以及营造仪式感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通过参观体验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的崇高精神来开发人的社会价值,或者组织参观各行业、单位的历史展馆,促进党员群众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自豪,最终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难点
所谓融合,就是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目标融合,即党建工作目标和业务工作目标一体化;二是制度流程上的融合对接;三是方法载体上的融合,即党建工作方法与业务工作方法的融合;四是阵地平台上的融合,主要是指信息化平台;五是情感素质上的融合,即党建工作者不能脱离业务,业务工作者也不能脱离党建。
此外,融合的内容有四个重点方面:一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与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体化、系统化;二是组织融合,比如培养发展党员与培养骨干的一体化;三是纪律建设和单位风险管控、政绩以及规章制度的一体化;四是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统战工作的一体化。
3.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与各级党组织、各领域、各层级紧密相连,共同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党建品牌。各级党组织应以品牌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导向,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四、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一)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纵观全球,历经百年、连续执政七十多年的政党,唯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拥有庞大的党员队伍和显著的政绩,其影响力震撼世界。如此庞大的组织,如何统一思想、武装头脑,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如何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如何以创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长期执政的党,必须应对来自西方的打压、渗透和腐蚀,以及权力的潜在腐蚀风险,解决党的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问题;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交出满意的答卷,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我们始终强调党的建设面临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在路上”的心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毫不犹豫地解决问题,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正是党的二十大关于党的建设布局中的核心要义,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确保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化、规范化。
以上内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已有明确阐述:“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党的建设七个方面的重大部署
(一)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什么要把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量:一是要汲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突出政治建设、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并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二是面对西方“颜色革命”的挑战,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方向上、道路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就必须强调与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四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也就是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前提。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怎样在政治建设方面有所作为?那就是要坚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将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来认真履行;四是必须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工作,既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完善用人制度,也包括作风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等关键领域。
(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在思想建设方面,我们要集中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怎样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即在理论上应该怎样认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关于一些关键问题,要讲透、讲通,让人信服;二是怎样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魂,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即更好地学好、学透这一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三是必须勇于同一切错误的思想、思潮进行坚决斗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面临若干问题,必须持有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从而在根本上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共产党人最忌讳的就是“缺钙”,也就是失去共产党人的本色、立场。首先就是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即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还在继续发展,并未步入消亡的阶段,也就是必须要认识对手、学习对手;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未能有效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仅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或少数地区、少数人口实现了富裕和发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缓解其内在矛盾实现的,当矛盾无法缓解时就会出现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并非完全由其资本主义制度所决定,也就是海湾国家得益于石油、天然气,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殖民掠夺、侵略,比如美国就是得益于其年轻移民国家性质、全球资源占比、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科技方面的领先。其次是正确看待苏联、东欧失败的问题。苏联、东欧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主要是六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上的僵化导致经济发展没有活力;二是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三是文化与理论创新上的僵化;四是党的政治建设弱化;五是没有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高压政策使少数民族离心离德;六是大国沙文主义,以及与美国争霸,消耗了国力。最后是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不行、是不是社会主义、能不能建成。在新征程上,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当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仍需攻克一系列难题,比如环境与能源战略方面的问题、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加快补齐社会保障短板的问题、营造周边和平稳定环境的问题、保持国有企业活力的问题、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