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堵点释放财政政策长期效应

打通堵点释放财政政策长期效应

今年以来,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我国经济顶住多重压力,实现稳定增长。

财政收支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反映了经济持续巩固回升、结构向优发展、政策红利有力释放的向好态势。今年前5个月,财政收入总体平稳,以税收收入为主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持续缩窄,非税收入增幅有所下降,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支出端呈扩张态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更多财政资金“投资于人”,重点投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领域。此外,在科技、绿色等关系经济长期可持续和综合效益提升的领域保持了较大支出力度。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需求侧投资、就业、收入、消费循环更加通畅。投资方面,今年前5个月,“两重”建设等政策带动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5%,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就业岗位;“两新”政策持续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明显成效,形成投资消费互动的新引擎。财税方面,地方债务风险得到较大力度的化解,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切实减轻了地方政府还本付息负担,支持地方轻装上阵、增强发展活力;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实现持续盈利和打造收入闭环创造了条件。在政策协同发力下,居民收入逐步增长,工业生产保持平稳,服务业增长加快,今年前5个月,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8.2%,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2.4%。

需求侧改善为供给侧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注入更强动力。今年以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态势显著,科技研发、优势产业巩固提升、传统生产力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领域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在规模、增速和结构方面均表现良好。从税收表现来看,装备制造业保持较高增幅,今年前5个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8.8%、11.9%;消费升级换代和服务消费的潜力得到较快释放,文化体育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7.8%、10%、12.7%;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得到更多制度性安排支撑,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大幅增长52.4%,显示资本市场活跃度回升。

从政策长期效应来看,还需进一步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内需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就业增收承压、价格总水平持续偏低、“内卷式”竞争等风险挑战,打通“抗风险”“增效益”“扩内需”有效路径,形成财政与投资、货币金融、科技、人才、产业、区域等政策的优化组合。

发挥政策红利与人才红利、工程师红利叠加效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加大对人口净流入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支出和产业配套完善,加大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市场建设,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还要形成提高投资效益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支持方向和结构,大力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力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以更多应用场景催生更新商业模式,提高项目建设收益和企业盈利水平,促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互动,以超大规模市场的内生动力应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推动实现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改善我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配置水平,破除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服务消费、存量盘活、城乡融合、绿色低碳、数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潜力,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