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指出,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总的来看,经济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包括三大思维方法:第一,系统观念(系统思维)。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首先,系统观念在现代化方面的体现就是追求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七个方面的内涵,即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党的二十大确定了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方向。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主要是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而言的,包括强调把控能力,确保安全稳定、高效畅通;竞争力强主要是指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完整性是指巩固并提升我国产业门类齐全和体系完备优势,先进性是指加快形成我国在产业技术、规模、效益和布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安全性是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其次,系统观念在经济发展上体现在创新、产业、城乡、区域等重要方面,特别是强调必须着力于深度融合。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其实质上是强调相关区域战略要深度融合;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实质上是强调科教、人才、创新三大战略要有机联动;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其实质上是强调企业层面的深度融合。
第二,底线思维。比如,社会政策要托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提法,都体现了底线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方面指明了国家安全的维度——经济方面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首次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强调“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打赢局部战争”——也是底线思维的体现。
第三,战略思维。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我们已经在方法论和判断标准方面完成了很多积累。最终,我们要回答的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问题。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将我们所积累的方法、判断,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包括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等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史中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不是偶然机遇,而是伟大的战略思想和精心设计的战略布局。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上,制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战略,正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工作着重抓的三件大事,实质上阐述了制定大战略的重要逻辑:一是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二是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三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从重大判断到重大战略选择,再到重大举措的逻辑。
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大战略的内涵就是“三新一高”,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其中,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三新一高”的核心与关键,是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的有机结合,也是大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模式,强调内循环为主、内需驱动,以高水平、高开放性、高安全性为标准。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聚焦五个着力点:一是建立强大的供给能力,即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二是形成强大的需求动力,即建设强大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消费强国;三是建立长期激励约束相容的分配制度,即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现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支撑消费强国;四是需要强大的外循环支撑,即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五是建立完善且充满活力的制度,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