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小广:理解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体系(3)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的内涵

(一)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经济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经济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筑牢国家经济安全屏障。

第六,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二)“稳中求进”工作方法不断完善

1.“稳中求进”

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开始,“稳中求进”的内涵被不断完善。不同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稳中求进”的含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稳”是稳增长,“进”是调结构、促改革,其本质也就是发展新的动能。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就是要以“稳”为基础、以“进”为关键。只有运用“稳中求进”的工作方法,才能确保高质量发展的逐步推进。可以说,“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2.“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要求。其中,“稳”是基础,“进”是关键,“以进促稳”着重强调了“进”的关键性,也就是不能被动、不能稳定压倒一切。可以说,“进”是新动能、新机制、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突破口。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要避免“稳”而不“进”,或过度强调“稳”而耽误了“进”;要在“进”和“升”中求稳,在“进”和“升”中有效化解风险。“先立后破”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重点产业和发展模式的重大取舍,即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要“破”风险,“立”新产业,重点是高新产业、未来产业。

3.“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础上,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重要要求。其中,“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是延续了过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内涵。根据“进”两个方面的内涵,即针对体制创新的“进”、针对技术创新的“进”,我们又在最关键的体制方面提出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所谓“守正创新”就是指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体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能是像技术创新那样的颠覆性创新。所谓“先立后破”就是指要以防风险为主,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是基于系统观念提出的,是针对“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总要求,即要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方法论,统筹处理好发展、改革、创新、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关系或矛盾。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赵苇监审:彭亚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