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7月31日报道。“密度太高了——人流密度、信息密度、技术密度……你会感觉到一个特别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的人工智能正加速走向世界。”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一名与会的青年创业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大会吸引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嘉宾齐聚上海,围绕“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这一主题激荡脑力。
7月26日,小朋友在与机器人进行游戏互动。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坚持技术创新,推动协同攻关。本次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创新型企业达到50%,展示前沿科技3000余项。大会设立多个相关圆桌论坛,与会嘉宾共同商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应用,分享人工智能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气候变化预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我们期待同各国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开源开放力度,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将国际社会就人工智能发展治理达成的诸多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坚持全球合作,推动普惠发展。大会期间,我国气象局正式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并向吉布提、蒙古国两国代表捐赠“MAZU—Urban”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我们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愿共享发展经验和技术产品,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能力建设,让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球。让人工智能成为桥梁,而不是障碍。我们期待通过国际合作,坚持技术开放与共享,让人工智能真正惠及所有人,弥合技术鸿沟,避免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品”,让技术之光照亮全球。
强化风险治理,筑牢安全边界。本次大会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地图2025”,通过动态可视化方式呈现152个国家的人工智能立法现状与监管框架,为各国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安全全景报告(2025)》,为风险防范提供指南。我们期待同各方一道以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为平台,持续推进落实“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联大决议和《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确保发展中国家在智能化浪潮中平等受益,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为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所掌控。从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到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我国积极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和规则,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从赋能千行百业,到与千行百业共进,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塑造着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汇聚全球智慧,努力将智能向善的理念从共识一步步转化为行动。通过全球合作与跨学科协作,朝着向善普惠方向发展,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在推动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公平、可持续与共享发展。
(宣讲家网 李永杰)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