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山东省莱州市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2025年1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顶住压力、稳中向好,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蓝色大海孕育无限机遇。作为兼具农耕、草原和海洋等多种经济形态的复合型国家,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战略增长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成功突破十万亿元大关。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跃升的关键领域。展望“十五五”及更长远的未来,推动海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关乎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大局。我们要深刻认识其内在的系统性与战略性,坚持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可持续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科技创新激活蓝色引擎。海洋科技创新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当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已驶入快车道,从“梦想”号等高端深海利器入列,移动的“国家实验室”将揭开更多大洋奥秘;到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省汕尾市建成投运,夯实“蓝色粮仓”建设;再到建成海洋微生物资源保藏库,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的近30%……自主创新,向海图强,从原创突破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推动了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着眼未来,我们要聚焦深远海探测、智能船舶、战略通道安全保障等前沿领域,打造出一批国际一流的海洋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落地,提升海洋科技的市场应用效率,培育更多的世界级蓝色产业集群。
践行绿色发展守护蔚蓝家园。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是促进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依法保护、制度保障,重点攻坚和系统治理并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蓝色海湾”等生态修复工程有序实施,“十四五”期间4批63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整治修复海岸线约400公里、滨海湿地约3.1万公顷,红树林面积增长至3.03万公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着眼未来,我们要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治理,加大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力度,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模式,让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为中国式现代化铺就绿色发展底色。
加快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涵盖渔业、船舶制造、海洋能源、滨海旅游等多元产业,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链条,是连接陆地经济与全球市场的关键纽带。2024年,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海洋传统产业数智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海洋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着眼未来,我们要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理念改造提升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传统海洋产业,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向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的培育力度,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配套,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艾鹏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生)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