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图源:新华社)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推动更多的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直接免除大班幼儿的保育教育费用,直接降低了家庭的育儿成本。免费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学前教育的资源差距,保障流动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机会,填补结构性缺口,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辐射,真金白银“投资于人”,普惠民生实实在在、温暖人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放育儿补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府承诺掷地有声,政策部署稳妥接续,“育儿补贴”“学前免费”接连落地。坚持改善民生、惠民利民,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坚持统筹衔接、保障公平,与现行民生政策相衔接,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平等享受政策红利,既是对高育儿成本抑制生育意愿、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等民生痛点的精准回应,更是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的务实行动,也是通过制度性改革与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社会活力、推动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据估算,每孩3600元现金补贴,全国每年2000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免费学前教育,据初步测算,每年约需支出三四百亿元。除此以外,今年上半年,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充分彰显政府不遗余力促发展、惠民生的决心和诚意。
发放育儿补贴、免费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家庭福祉,更关乎国家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大局,既牵动千家万户的关切,又承载国家未来发展的考量。“投资于人”就是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发展和保障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呈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鼓励提供至少一年的免费、义务、优质的学前教育,让所有儿童接受优质的幼儿发展、保育和教育。”中国提前完成了国际承诺。既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又做到统筹衔接、规范操作,分步有序推进,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更多政策红利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激发亿万人民靠团结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发展向好,民生向暖。从促进人口结构改善、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到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从“育儿补贴”到“学前免费”,切实减轻育儿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老百姓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作者:范子军
责编:王灿熙(实习生)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