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之路二十年,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两山”之路二十年,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image (1)

8月6日,在安吉县余村,游客在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前留影。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二十载光阴流转,源于浙江余村的思想星火,已燎原成神州大地的磅礴实践,引领中国踏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绘就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二十年来,“两山”理念推动着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从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务林人接续奋斗,将荒原变为林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2%;到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十四五”以来持续推进营造林与沙化石漠化土地治理,重要江河源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连年超98% ;再到内蒙古两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2904万亩,“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重大战果……全国各地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担当,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蓝天白云成为常态,青山绿水随处可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美丽中国的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两山”理念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多年来,各地林草系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蹚出了一条条生态价值转化的特色之路。福建扎实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推广“林业碳汇+会议中和”“林业碳汇+乡村振兴”等模式,林业碳汇累计交易量、交易额持续居全国前列,让空气变成了“真金白银”;江西构建“3+N”林业产业体系,茶油产能稳步提升,竹产业不断向“以竹代塑”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2024年林业总产值突破7100亿元,让林子长出了“金果子”……类似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转化,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两山”理念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两山”理念的深入践行,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城市中,公园绿地不断增加,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们有了更多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乡村里,环境整洁优美,乡村旅游热火朝天,村民收入节节攀升,生活愈发富足。从载歌载舞的文化广场到城景交融的城市公园,从一步一景的乡村旅游公路到研学、康养一体化的文化园区,“两山”理念让生态颜值大幅提升,温暖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也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勾勒出美好的蓝图。

“两山”理念不仅改变了中国,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应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挑战中,中国以切实的中国行动、中国力量,激发绿色转型活力,引领全球环境治理。2024年全球新增的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中,中国贡献占比最大,并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一大批标志性能源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造福当地人民……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激励着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十载逐绿前行,“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中国的画卷更加绚丽多彩,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华章。

作者:王冰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生)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