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去西藏那片远在天边的神秘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但是我“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担心西藏地区的高海拔容易引发强烈的高原反应。我也不断地听说有人去了西藏,因为高原反应导致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为了能去成西藏,我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认真做好准备。于是,从2003年下半年起,每天下班之后,无论多晚,我都要乘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赶到香山脚下,背着书包爬一趟香山。开始时,我爬山速度较慢,爬得也很累。日复一日,慢慢地,我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上下山也越来越轻松。大约半年之后,我背着大书包22分钟就能攀越2300个台阶,从香山北侧登上鬼见愁,16分钟就能从山顶跑下山。两三年风雨无阻爬香山锻炼,明显增强了我的体质,也让我去西藏的信心更加坚定。
2006年6月,在青藏铁路正式开通前夕,我专门请了年假,前往西藏。先乘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了青海西宁,在海拔3800米的日月山先期感受了一下高原反应,似乎反应得还不算厉害。于是,在西宁休整了几天之后,我便接着乘火车到了格尔木,再从格尔木搭乘公交班车,前往拉萨。当时,按照公交公司的介绍,从格尔木到拉萨,乘坐这种老式的卧铺大巴路上大约需要经过30小时左右便能抵达拉萨。当时我便美美地想着,只要在卧铺车上好好地躺着休息,很快就能到达天边那座令我魂牵梦萦的日光城。
一路上,汽车带着我们经过了一个个陌生的地名:昆仑山口、可可西里、不冻泉、五道梁、秀水河、沱沱河……到达唐古拉山口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变得异常寒冷。道路两面的唐古拉山脉看起来并不很高,但却常年为白雪所覆盖。这时,意外发生了,我们的汽车突然抛锚,再也动弹不得!在这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地方,我们不得不下车,等候长途汽车公司的救援车辆从格尔木发车,赶来接我们。司机给公司打通了电话,然后告诉了我们实情:从格尔木发车过来,需要等待七八个小时。好在汽车抛锚的地方,路边就有一家回族老百姓开的小店。店中央支着一只煤炉子,炉子上坐着一壶热水,因此屋里并不太寒冷。我们一汽车四五十号人一拥而入,拥挤在小屋里取暖。
此时正是凌晨一点,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气温骤降,屋子外面雪花飘飞。这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便会下降6摄氏度。尽管平原地区的气温已经到了二三十摄氏度,而这里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几摄氏度。司机显然是常客,似乎跟店主也熟悉,店主看起来也很欢迎我们,或许他想着深夜有这么一大车的顾客“从天而降”,自己正好也会有一些生意,因此他把家里的炉火烧得旺旺的。有的乘客果然在店里买了一些快餐面或者其他吃食,而开水则是免费的。有了开水暖身,我感觉天也没那么寒冷了。
在等待了七八个小时之后,救援车辆终于赶到,这时天已大亮,太阳已经升起。
当我们终于来到拉萨,已经是第三天的中午。我赶紧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当我背着四五十斤重的行李包爬两层楼梯时,忽然感觉特别吃力。我知道,这就是高原反应了。
回到房间,放下行李,我感觉头晕腹胀,浑身不自在,身体十分不适。我意识到,自己一定是在唐古拉山口等车时受寒着凉了,于是赶紧冲泡了一包感冒冲剂喝下,然后躺倒休息。因为此前我已做过西藏旅游攻略,知道到了高海拔地区,一旦感冒是十分危险的,所以我一整天都待在宾馆里,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
到了第二天早晨醒来,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居然恢复了,前一天种种的不适全都一扫而光!我兴致勃勃地去参观了布达拉宫。
2006年的这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至今回想起来还有一些后怕。当时汽车深夜抛锚,好在后面接应的车辆及时赶到。同时我也提前做了很好的准备,因此尽管感冒了,或许还有明显的高反,但我居然没有发生意外,为此,我从心底里感到无比的庆幸。
当年,西藏的区内交通也不发达。我从拉萨去日喀则准备奔赴定日,去珠峰大本营观瞻日照金山——珠峰日出的壮丽景象。我们从拉萨租车前往日喀则,一路上道路都在施工,处处尘土飞扬,堵车严重,行驶不畅。从拉萨到日喀则280公里,这一段路就走了八九个小时,大约一个白天。后来,我回到拉萨,从拉萨去林芝,400多公里的路程,我搭乘班车,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米拉山口,也走了12小时才到达林芝。随后,再从林芝到了昌都,又从昌都乘班车,沿318国道到成都。11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整整四天三夜,一路上在芒康、理塘、雅安等地都曾停车住宿过夜。那时的318国道相当险峻难行,一路上基本都是土石路,尘土飞扬,特别是在经过怒江和怒山时,海拔从4000多米陡降到了1000多米,行车极其危险。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每行驶一两个小时都要停下来,司机不停地往四只车轮上泼水降温,同时让发动机冷却。一路上因为急转弯多,汽车不停地刹车,经常能闻到车轮胎发出的焦煳味。到了下午6点,按照安全要求,都得停车住宿,不得夜行车。好在两个司机都是年轻人,车开得猛但又很稳,或许他们有常年开客车走高原的丰富经验,最终他们安全地把大巴开到了成都。
此次的西藏之行让我念念不忘。回到北京后,我当时心里巴不得第二天就能再次踏上去西藏的行程。然而,那一路上经历的艰险,过程里遭遇的各种困难,还是让我望而却步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西藏地区的交通之难,或许比蜀道更难,那何止是上青天,简直就是要“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
想想1300多年前,唐太宗派去吐蕃“和亲”的文成公主及其送亲队伍1000多人,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居然走了两年三个月,才来到了逻些(拉萨),与松赞干布成婚,由此留下了一段“人间都是故乡,有爱便是天堂”的人间佳话。
今年已90岁的李俊琛依旧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她是脍炙人口的西藏歌舞《洗衣歌》的词作者,也是当年进军西藏十八军文工团最年轻的一名女团员。一路上,他们唱着歌跳着舞一边演出一边参与修建康藏线(今称川藏线)。缺衣少吃,天寒地冻,高原反应,滑坡泥石流,修筑天路的艰苦卓绝一言难尽。雄关漫道真如铁,经过4年8个月,他们终于修通了这条著名的川藏线。为了修筑这条2000公里的道路,一共牺牲了3000多名军民。路修通后一年,李俊琛他们乘坐汽车,从拉萨一路欢歌笑语回到成都,竟然只用了短短15天,便走完了此前他们花费了4年多才修好的这条路!
忆当年,修筑川藏线,一路上要跨越14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包括二郎山、雀儿山,要穿越8条地质断裂带,而修路军民采用的却是铁锤、钢钎这样最原始的工具!他们居然只用了4年多的时间,便以血肉之躯,筑就了这样一条辉煌的英雄之路,也铸就了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核心内容的伟大的“两路”精神,至今仍在鼓舞和激励着亿万中国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通车了。从北京乘坐火车,40小时便可直达拉萨。
2014年,拉萨至日喀则的拉日铁路通车,全程约250公里,城际列车最快只需2小时20分钟,时速可达120公里。
2021年,拉萨到林芝的拉林铁路通车,全程400余公里,最快的城际列车只需3.8小时,时速可达160公里。
如今,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2.49万公里,绝大多数公路实现柏油化,高速公路不断延伸,一道道横空出世的巨大桥梁、隧道,让人们在穿越雪山、深壑、大河时更为便捷顺畅。从此,人们在西藏旅行,便可永远不再受雨季泥石流、滑坡、雪山堵车等的影响而打断自己愉快的旅程。天堑已然变成了通途。西藏,那片远在天边的人间的美景,已经让亿万中国人都敞怀可拥、触手可及。
今天,当西藏的朋友从拉萨到北京来,他们既可以花40小时乘坐火车,一路欣赏着不断变换的美景,从容悠闲地来到北京,也可以从拉萨机场搭乘民航班机,只需4个多小时便可直达首都机场。
西藏有多远?诗和远方有多远?
北京到西藏、全国各地到西藏的距离,正在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近。北京、全国各地和西藏各族群众的心也连得越来越紧了。
这,是时代的变迁,也是中国的奇迹。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