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吴起变法中的吏治整顿

楚国吴起变法中的吏治整顿

战国时期,随着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兴起,各国掀起了空前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是论功行赏和奖励耕战,并通过严格贯彻新法,从而达到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吴起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较短但最轰轰烈烈的一次变法运动。吴起凭借军事家特有的勇毅果决在楚国整顿吏治、打击旧贵族,成效突出,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前4世纪初,战国七雄中的魏国经过变法运动,国力强盛,经常与赵国和韩国组成联军攻打楚国。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连克大梁(今河南开封)和榆关(今河南中牟)等楚国战略要地。楚悼王不甘受困,急于革除弊政、增强国力,遂于次年任命吴起为令尹,开始变法。

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人,善于用兵,曾在魏国参与李悝变法,但在魏文侯死后受到政敌的排挤打击,于是自魏入楚,为楚悼王效命。作为一名军事家,吴起擅长观察局势、运筹帷幄,又有参与魏国变法的经验,因此,他对楚国内部弊病洞若观火。虽然在战国七雄中楚国的疆域人口、资源物产都位居前列,但政治上因循保守,封君在其封地内拥有治民权和司法权,权力过大,且不受中央监管;大族盘根错节,结党营私,冗官冗费的问题也很严重。据《韩非子·和氏篇》记载,吴起对楚悼王说: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说苑·指武篇》则记载了吴起与屈宜臼争论时阐述的变法思路:“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可见,吴起变法的核心主张就是削弱贵族特权,整饬吏治,以强化王权,提高楚国的国力和军力。

首先,针对“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问题,吴起推行剥夺王室贵族政治特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效仿魏国李悝变法取消世卿世禄制,颁行减爵禄之令,封君传到第三代就收回其爵禄,从而削弱他们对楚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楚国疆域辽阔、人少地多,并且区域发展不均衡,据《吕氏春秋·贵卒篇》记载,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臣不得而为也?”他认为,楚国多余的是土地,不足的是人民,而过去楚国旧贵族把人民集中到地少人多的地区来,这是“以所不足,益所有余”,必须加以纠正。因此,吴起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迫使旧贵族与其所属人员迁徙到广阔的边荒地区。这样既可以削弱旧贵族势力对中枢政治的影响,又有利于开发边疆、增强楚国的实力。

其次,吴起大力精简楚国机构,裁汰冗余官员,提高行政效率。《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把那些“无能”“无用”“不急”的官员和官位全部罢免裁汰掉。“无能”是指本身缺乏才能或不称职的官员,“罢无能”强调以能力为标准选拔人才。“无用”是指对国家治理完全没有贡献、无实际效用的职位或机构,“废无用”体现了吴起精简行政体系的改革思想。“不急”是指非紧急或非必要的官职,“损不急”强调优化官僚机构的核心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再次,为了保证吏治改革的顺利进行,吴起针对楚国官场上由来已久的营私舞弊等痼疾,严加整肃,要求各级官吏禁绝私门请托,“使私不得害公,谗不得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不为危易行,行义不辟难”。就是说,不能因个人的私利妨害公务,不能让坏人的谗言掩盖忠臣的诤谏。要求官员说话不曲意逢迎,不因他人言论而改变自己的主见;行事不迎合他人,不因外界压力或利益妥协立场;在面临危险时仍坚持道义,不因畏惧风险而放弃原则;践行道义时不回避困难,不计毁誉,一心为国家和君主效力。

最后,吴起采取优化国家财政支出、全力保障军费供给的政策,把裁汰下来的王室贵族及“无能”“无用”“不急”官吏的俸禄,都用在训练战士和加强军事国防建设上。《史记·吴起列传》对此记载说:“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由于切中时弊、目标明确、措施坚决,吴起变法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就取得了较大成效,使楚国由弱转强,并在对外战争中屡屡获胜。《史记·吴起列传》称:“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公元前381年,吴起率领楚军打败老对手魏国,饮马黄河,威震诸国。

吴起变法的顺利推进,主要有赖于楚悼王的支持。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顽固保守的旧贵族势力乘机作乱杀害了吴起,变法也因此戛然而止。

变法,意味着对旧有体制的挑战与重构,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吴起坚持变法的勇气可嘉,推动变革的智慧可赞,为变法而牺牲的结局可叹。其变法中关于整顿吏治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后世总结和借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