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记忆照讲台,抗战精神润童心

烽火记忆照讲台,抗战精神润童心

新学年的钟声再次敲响,亿万学子重返课堂。据9月1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消息,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已于9月1日20点播出。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学校不约而同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这一富有深意的安排,不仅是一堂历史课,更是一堂人生课、爱国课。

image

马继志在讲述杨靖宇的故事。新华社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据报道,南京多所中小学组织学生参观抗战遗址,北京一些学校邀请抗战老兵后代讲述先辈故事,河南漯河组织学生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倾听将军舍生忘死、奋勇抗争的光辉事迹,重庆等地开展了“重走抗战路”主题活动。这些沉浸式教育,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当孩子们凝视着一件件印迹斑驳的文物,聆听着一段段饱含深情的回忆,抗战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简单的文字,而成为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这种直观、生动的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年轻一代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认清中华民族来时的路,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精神品质对于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而言,具有重要的滋养价值。在物质丰裕的和平年代,通过抗战历史的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忧患意识、责任担当和坚韧品格。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教师表示:“让孩子们了解抗战时期的艰苦条件,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助于他们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将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还具有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不时沉渣泛起,少数人恶意歪曲抗战历史,亵渎英雄先烈。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通过正面、积极、向上的历史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潮。当千万学子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所形成的正能量场域将会辐射到家庭、社会,推动形成崇尚英雄、尊重历史的社会氛围。这种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抗战历史是一部民族的苦难辉煌史,更是一面映照当下的明镜。重庆江北区部分小学开展“抗战精神与新时代”主题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平年代如何践行爱国精神?答案或许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刻苦钻研是爱国,遵守规则是爱国,团结同学也是爱国。这种将宏大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抗战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为青少年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指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将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这种特殊的教育实践,不仅传承了历史记忆,更塑造着国家的未来。当烽火记忆照亮三尺讲台,当抗战精神浸润稚嫩心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路标。

作者:王小梅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