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8月29日报道,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体育总局、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9月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
7月7日上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这是首都少先队员在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25年“全民国防教育月”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在全社会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自觉地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为全面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凝聚强大正能量。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是民族生存之魂。”历史反复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强国必须强军;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今天,外部风险与安全挑战交织,更需以全民国防教育强固精神长城,让“居安思危”成为社会共识。国防教育作为全民性、基础性工程,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通过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系统化的国防教育,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弘扬抗战精神,厚植国防观念。抗战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巍峨丰碑,蕴含着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牺牲奉献的爱国情怀,是国防教育的鲜活教材。杨靖宇胃中仅存的草根棉絮,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决绝……这些刻入民族记忆的故事,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全民国防教育月”开展缅怀祭扫、主题展览、红色故事宣讲等群众性活动,就是要把历史记忆转化为价值认同、把爱国情感升华为强国强军的行动自觉。
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渠道载体。全民国防教育要入脑入心,关键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通知部署的普法宣传、先进人物学习、军营开放、军事科普、主题文艺与网络传播等举措,既有思想引领,又有实践体验,形成了多维度、立体式的教育矩阵。一方面,通过军营开放、军事科普等体验式活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国防力量,增强代入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针对青少年群体设计国防赛事、结对共建等,将教育融入成长过程,培养“强国一代”。特别是要抓住九三阅兵的重要契机,通过军事装备展示、国防成就宣讲等形式,生动展现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这些举措既遵循教育规律,又贴合时代特点,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浸润人心”。
国防教育成效最终体现在全社会国防素养的提升与行动的自觉性。各地各部门应强化系统思维与问题导向,把正确政治方向贯穿全过程,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宣传推广基层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仅是纪念,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唯有让历史记忆永不褪色,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观念深植于心,才能汇聚起亿万民众的磅礴力量,共筑守护和平的钢铁长城。
作者:章平周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