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治理的“上合方案”

全球经济治理的“上合方案”

上海合作组织在成立宣言和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指出,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民主、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在单边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延宕、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以“上海精神”为引领,坚定奉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化资源优势为共赢动能,以共商共建共享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繁荣画卷,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确定性,为全球治理贡献“上合方案”,愈发成为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中流砥柱。

世界经济的“上合角色”

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务实开展经济合作,在世界经济中担当重要角色,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强。

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者。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发展为由27个国家组成的大家庭,地域范围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总面积占亚欧大陆65%以上,人口总数近世界一半,经济总量占全球四分之一,能源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庞大,是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合作组织。24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基础不断夯实、领域不断拓展,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之间稳步提升贸易和投资规模,扩大产能合作,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焕发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为多重冲击与风险交织下的世界经济注入了确定性、稳定性。

全球南方合作的推动者。全球南方卓然壮大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上海合作组织则正成为全球南方增强战略自主、推进南南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上海合作组织不仅积极探索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特征的国家间相互尊重、协同发展、互利共赢之路,促进大家庭在实现各自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同行,更通过“上合组织+”等模式与更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话交流、创新合作、共享机遇,切实推动全球南方合作走深走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民调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可该组织促进了本国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区域互联互通的践行者。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大多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处于欧亚大陆核心地带,具有重要的交通和战略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率先启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积极促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成员国发展战略对接,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完成一大批标志性、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力弥补了部分国家的对外贸易短板,破除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瓶颈,为亚欧大陆便利高效的经贸往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互利共赢的“上合成就”

24年来,从贸易规模持续攀升到多领域合作深度突破,上合组织成员国循“上海精神”,借地缘之便,执互补之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开展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互联互通立体成网。陆上,中欧班列截至2025年6月累计开行逾11万列,2024年途经上合区域1.9万列,同比增长10.7%;哈萨克斯坦—连云港过境通道年货运量已超1500万吨,较开通初期增长3倍,中亚对华货运时间减半。海上,中吉乌多式联运贯通波斯湾—中国西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稳步上升。空中,成员国间直飞航线130余条,乌鲁木齐、西安与中亚五国首都实现“天天班”。随着互联互通提速,成员国贸易步入“快车道”。2024年,中国与成员国贸易额达5124亿美元,含观察员及对话伙伴的总贸易额更高达8900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4.4%,创历史新高。

能源合作全链贯通。上合国家同时涵盖能源生产、消费、过境大国,形成能源供给与需求的互补,覆盖“勘探—开采—运输—加工”全链条。在传统的油气领域,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开发的卡沙甘油田产能达到1800万吨/年,中哈原油管道日输200万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达380亿立方米,未来将进一步增供至440亿立方米。本届峰会,中国提议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使上合组织能源合作逐渐壮大成为有明确框架、固定机制和政策引领的制度化合作。

绿色发展高质高效。上合组织顺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能源、基础设施、农业等关键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名片”。吉尔吉斯斯坦在中国帮助下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带动当地农业水平稳步提升;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的光伏项目、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等成为上合组织国家之间新能源合作的典范。此次天津峰会上,中国提出未来5年同上合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将进一步促进成员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协同共进。

数字科技引领未来。上海合作组织以“数字丝绸之路”为纽带,依托成员国数字市场潜力与互补优势,2024年成员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过3.2万亿美元。在埃及工业园,“北斗”定位系统与“一网一云一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数字服务;在哈萨克斯坦的鲁班工坊,开设的数字技术人才培养课程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诸多领域。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乌联合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中国参与投资建设中吉乌跨境光缆等项目,将区域网络时延降低40%,为区域数字产业协同奠定基础。上合组织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惠及当地民生,更有力推动了传统领域实现新的发展。

为全球经贸秩序贡献“上合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必将展现更大作为、实现更大发展。未来,随着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机制的完善,上合组织经济金融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不断拓展,不仅能够为成员国及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更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正能量,为构建更加公正、平等、包容的全球经贸秩序贡献“上合力量”,为全球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合潜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上合组织在经济发展方面潜力巨大,将愈发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第一,上合组织已覆盖世界人口的近一半,各成员国能源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庞大、内生动力强劲、互联互通完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持续提升。同时,上合组织的大门持续敞开,其取得的合作与发展成就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第二,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间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集群效应加速释放,同时还有多项贸易、投资便利化协定正在推进,经贸合作将持续深化,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第三,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将为上合组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天津峰会上,中国提议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愿同各方共同建设好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进一步释放上合组织的经济潜力。这些机制的建立,将促进成员国在能源转型、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合模式”为全球经济金融合作提供新范式。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许多经济金融合作止步不前,而上合组织独特的经济金融合作模式,能够为全球提供有效借鉴。一是“安全—人文—经济”三大支柱良性互促的合作模式。成立24年以来,上合组织以地区安全为经济合作保驾护航,以人文交流为经济合作培育共识,成功构建起安全与人文驱动护航下的经济合作生态。二是创新发展的金融合作范式。上合组织在金融合作领域形成了务实创新、平等互利的“上合模式”,突出体现在本币结算和区域融资合作的有效推进,为全球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实践路径。而各国在天津峰会上决定成立的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标志着上合组织金融合作进入深化阶段,将为成员国乃至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多元化金融选择、稳健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平等、更具代表性的方向演进。

以“上合理念”为国际经济秩序筑牢新基石。上合组织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上海精神”为指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捍卫全球南方共同利益,已经为构建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对受到严峻挑战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治理体系,天津峰会专门发布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彰显了上合组织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态度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指引方向的“全球治理倡议”,并呼吁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展现“上合担当”、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采取“上合行动”。未来,上合组织将联合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持续深化多边合作机制,积极维护国际经贸秩序,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成为构建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和中流砥柱。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