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下午,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走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市委讲师团团长肖峻峰出席,全院各处所干部80余人聆听报告会。
宣讲现场
刘金玲、沙峰、郑然、林汉京、杨舒惠、李镭、邢秀花、吴艾宸8位宣讲员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带领现场听众回溯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既有血染沙场的悲壮历史记忆,也有当代人薪火相传的坚守实践。
刘金玲
房山区委党校教师刘金玲聚焦马安村的两面珍贵锦旗,娓娓道来这个“抗日模范村”倾尽全力支援抗战、保卫家园的感人事迹。
沙峰
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沙峰含泪追忆姥爷左权将军——这位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他动情讲述姥爷在生死关头,为掩护战友突围血洒疆场的壮烈时刻。
郑然
丰台区宛平街道社区工作者郑然接过了爷爷郑福来73年风雨无阻的义务讲解“接力棒”,将爷爷的故事和红色信仰继续传递,让历史的回响永不消逝。
林汉京
70岁的林汉京志愿讲解14年,在抗战馆深情讲述吉鸿昌的英雄故事,彰显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气节与抗战精神。
杨舒惠
北京印刷学院学生杨舒惠讲述抗战时《晋察冀日报》的木质印刷机故事。这台机器是抗战宣传的武器,见证了共产党人的不屈精神,激励后人传承奋斗。
李镭
首钢退休干部李镭生动讲述石景山区模式口与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渊源。当地赵家大白墙铁匠铺为大刀队的“无极刀”夹钢淬火开刃,乡亲们一起上阵磨刀,为大刀队提供武器支援。
邢秀花
房山区音乐教师邢秀花讲述了退休后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做志愿讲解员的质朴初心和期间遇到的动人故事,激励各界观众传承红色歌曲、赓续抗战精神。
吴艾宸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学生吴艾宸,用清脆的童声分享了她心中的英雄,让听众看到了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希望。
宣讲过程中,宣讲员们从百姓视角出发,清晰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生动讲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观众感言
百姓宣讲处任超:聆听伟大抗战精神宣讲团的报告,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事迹直击人心。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到北京军民的顽强抗争,每一段历史都在诉说不屈的民族脊梁。我们要铭记历史、勇担使命,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以奋斗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首都发展贡献力量。
百姓宣讲处郭鼎臣: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伟大抗战精神报告会。作为一名党员,我倍感自豪,明白强国必先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我将立足本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积极奉献,以实干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网络宣传处刘妍君: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宣讲团的动情讲述,几位英雄后代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讲述了那段沉重的历史,其中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将军的外孙,带我们回忆了左权将军的家国大义。先烈们以血肉之躯筑就民族脊梁,用不屈信念点亮复兴曙光,字字泣血,声声撼魂,令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今天我们拥有的和平晨昏,正是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白昼,吾辈当永志不忘峥嵘岁月,以赤子之心守护盛世中华,方不负英魂碧血、山河重光。这份恩情,当用实实在在的奋斗来报答。
宣讲团创新采用AI视频形式,让英烈与先辈“穿越时空”,直观见证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既实现了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以“今日中国,如你所愿”的告慰,深化了宣讲的情感共鸣与精神感召力。
全体人员起立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旋律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报告会结束后,社科院处所人员纷纷表示:聆听抗战精神,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事迹直击人心。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到北京军民的顽强抗争,每一段历史都在诉说不屈的民族脊梁。我们要铭记历史、勇担使命,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以奋斗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首都发展贡献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