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在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上下功夫。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开放通道建设,优化布局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通道作用进一步发挥——
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已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型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效缩短西部地区货物“出海”时间,全国对外开放口岸达到311个,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朋友圈”持续扩大,初步形成覆盖“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空中通道,这些开放通道的新发展、新突破提升了对外贸易、国际交往的覆盖面与整体水平,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
重大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需要做实做优各类开放平台。近年来,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自贸区(港)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不到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5的进出口总值,已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但也要看到,开放通道在相应的专业服务体系和陆上运输规则构建等方面还有不足,各类开放平台制度创新仍有较大空间。面向未来,还需持续提升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水平。
聚焦开放通道网络的全球连接能力提升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物流体系。积极对接企业全球市场拓展和产业布局需求,完善与大型制造企业、龙头贸易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对接联动机制。以骨干物流企业为核心,培育国际物流领军企业。加强与各国物流商的长期战略合作,协同推进国际物流网络和境外服务网络的投资布局,提升对海外物流网络的服务质量。
积极参与共建国际运输规则体系,提升开放通道“软联通”水平。构建与跨境多式联运实践相配套的规则体系,积极推广“一单制”“一箱制”,推动沿海沿江重要港口与国际港口监管互认。鼓励开放平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更多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赋予开放平台更多改革创新权限,支持开放平台先行先试,不断优化和提升开放平台的功能和水平。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