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奋勇救助杜立特中校等美国飞行员——
展现“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在浙江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座杜立特行动纪念馆。这里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壮举。这场大规模救援持续数周,成千上万中国军民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其中,成功营救64名美军飞行员,谱写了中美两国人民用鲜血捍卫正义、追求和平的英雄壮歌。
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立特中校奉命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空袭日本。空袭任务完成后,由于油料不足,加上夜间恶劣天气及通信中断,机组未能按原计划降落在衢州机场。杜立特中校等75名机组人员弃机跳伞,散落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
当日深夜,浙江三门县檀头山岛上,渔民麻良水、赵小宝夫妇看到有人打着手电筒向村子走来,以为是土匪来抢劫,便逃往山上。返回家中时,他们在猪棚的草堆里发现了4名外国人。一通比划,夫妇二人得知这些飞行员是抗击日军的盟军飞行员,立即将他们带回家中,端来饭菜,还让出自家的床供其休息,二人则彻夜在外守护。次日凌晨,赵小宝又于村东的礁岩中寻获第五名伤员。麻良水借来渔船,让飞行员扮作渔民,以草木灰涂面掩容,趁着夜色将他们安全送达三门县南田岛,帮助其归队。
泰德·劳森中尉所在的7号机组迫降在南田岛大沙村的海滩上。5名机组成员全部受伤,其中劳森腿部伤势严重。当地村民发现后迅速展开救援,并将他们辗转护送到三门县城。临海恩泽医院的陈慎言医生接到任务,连夜赶往三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陈慎言只能先为他们进行简单包扎,再将其转移至恩泽医院。由于劳森腿部伤势持续恶化,情况危急,陈慎言与随后赶来的美军军医华特等医生共同为劳森进行截肢手术,保住了他的生命。
同样的救援故事在中国许多地方发生。在浙江江山,3号机领航员查尔斯·奥祖克跳伞逃生后,被当地村民廖诗原等人带回家中救治;在江西广丰,村民们用竹轿抬着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最终,75名飞行员中除8人被俘、3人遇难,其余64人均获救返回部队。
日军得知美军飞行员获救,发动大规模搜捕和报复行动,25万中国平民在报复中丧生,无数村庄被焚毁。当地民众明知救助美军飞行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仍毫不犹豫伸出援手。这种无畏精神源于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国际友人的深情厚谊。正如一位获救飞行员晚年所说:“中国人民的勇敢行为,让我看到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这次跨越山海的生死营救,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见证。多年后,获救飞行员及其后代多次重返中国,向中国人民表达敬意。奥祖克的女儿苏珊曾多次来华,她感念中国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每次来到中国就如同回家一般。中国人民一直在我的心里,感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参与杜立特行动的飞行员。”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伟勇对本文亦有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