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老人正挣脱“积财荫子孙”观念的束缚,呈现“悦己”消费特征,银发休闲康养、教育培训等品质消费增速明显,移动支付、直播购物等新型消费在银发群体常态化发展,预示消费端刺激银发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四川省成都市始终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通过促进银发消费驱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为“三有”老年生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让银发消费扎根社区,“在熟悉环境中”实现老有所养。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主流养老模式,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既是养老事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激活银发消费潜能的关键引擎。应依托社区布局周边、身边、床边为老年人服务,实现银发经济“亲民近民”发展。
智慧平台集成银发商户,织就社区养老生态圈。成都积极探索构建各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实现老年人信息大数据管理,机构远程监管,高龄津贴免申线上发放,特殊困难老人智慧物联巡访等养老服务的同时,还刺激了银发产业发展,如“颐居通平台”汇聚各类银发商户,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助餐、助浴、助洁等9大类点单式服务,同时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形成“推荐服务清单”,解决供需双方“找不到、信不过、选不清”等问题。“智慧养老地图”汇集辖区内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床位数、收费标准等基本信息,方便老年人快速锁定社区周边为老服务机构。
社区阵地变身服务枢纽,加载适老消费新场景。社区是银发消费的重要终端,为适应老年人多元化、品质化需求,社区银发服务从简单照料向康养、文娱、教培等全方位延伸。成都依托超过300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超过260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各类老年友好设施等社区阵地营造了众多银发消费场景,如利用日间照料中心展陈及租售智慧医疗、安全监测、康复辅具等银发产品,宣传、体验中医康养、森林康养等银发服务。
让银发消费助力成长,“在自我更新中”实现老有所为。终身学习是老有所为的先决条件,消费则是老年人链接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方式。刺激银发消费能够帮助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达到老有所为目标。
丰富银发教培,新学习成就新进步。成都瞄准老年人喜爱的“艺体类”“新技术类”“养生类”课程,以公益培训为突破口培育市场,同步铺开有偿课程,将“一位难求”的公益性培训溢出客群推向银发教培市场,为老年人积极融入新时代提供多样化学习路径。
拓展银发文旅,新体验孕育新观念。银发游客热衷旅居养老、乡村康养等体验式消费。老年人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养老观念,锻造健康身体,为自我养老、服务社会打下基础。成都推出银发旅游列车,配备医疗保障与旅客管家,定制慢节奏行程,激发了消费意愿,带动了沿途餐饮、住宿、文娱等产业发展;成都医学城以好医药、好生态为依托,融合“康养+旅游”,有机植入中医药康养、运动康养等业态,实现从单一业态向复合生态跨越,帮助老年人在“看世界”与“养身心”中自我提升。
加大消费刺激,新产品带来新生活。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智能家居、智能药盒、传感设备、陪伴机器人等适老产品层出不穷,成为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的有力支撑。成都加大消费刺激,分批次发放银发消费券,通过简化核销流程,吸引老年人线上购买银发产品,实现从“被动养老”向“主动求变”转化。
让银发消费融入社群,“在全龄交互中”实现老有所乐。“银发网红”引发老年人跟随性购物,“老年社群”成为银发产品推广新渠道,表明社交对消费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已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代际共融催生银发消费新图景。全龄化消费场景正打破传统年龄壁垒,推动银发群体从“观望”转向“参与”。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市教育局及成都开放大学合作推出“成都全龄学堂”,青老共融形成了“老少互助”“共促消费”的良性循环;潮人如织的“芳草玉林大市集”特意提供摊位售卖社区老人的书法、剪纸、篆刻等作品,鼓励老年人体验潮流消费,青老双方在新场景中实现代际对话,为老年人带来成就感与参与感。
社群互动激活银发消费新动能。老年人以趣缘、地缘、业缘等为纽带构建老年社群,群体内部的情感共振与比学赶超创造消费需求,并将单一消费行为转化为社群共建的纽带,过程中老年人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成都常态化推出各类体育赛事,部分项目吸引老年体育社群积极参与,通过赛事链接餐饮、健身、运动装备等商业元素,有效推动银发消费升级。
虚拟社交孕育银发经济新赛道。虚拟社交实现了跨越生理衰老的心理年轻态。“银发网红”通过粉丝群创造出巨大经济价值,老年人微信社群爆火等迹象表明,老年人不再只是互联网时代的“追随者”,老年人的虚拟社交开始影响云端娱乐消费。成都依托“园区事园区办”的管家式服务,进一步促进直播、游戏等线上文娱消费产业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防范涉老网络诈骗,在推动银发群体线上消费的同时为资金安全保驾护航,助力“银发流量”可持续发展。
随着老龄化加剧,银发经济愈发显示出作为大产业的广阔前景。老年人不是“负担”的代名词,他们既应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又作为庞大的消费群体鞭策银发产业发展。当前消费需求反向塑造生产端的趋势愈发明显,应进一步发挥银发消费的动力作用,让“老龄市场”成为“增长引擎”。
(作者单位:成都市委党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